雖然事情的過程很曲折,但是結果還算圓滿。
小平太順利找到了一個叫金兵衛(wèi)的爐頭一番交流之下,既然有人愿意給材料去浪費(試驗),這位金兵衛(wèi)很是樂意鍛煉自己的手藝(至于翻砂法就不抄上來了,畢竟咱們不是靠水吃飯的小說章節(jié)寫手)。
至于做雕母這就簡單了,用一分金請金匠雕一個比正常永樂錢略大的金錢。至于永樂通寶四個字,咱們不是有漢文化水平相對比較高的綱良叔父嘛。小平太那幾筆狗爬毛筆字,咱們不提也罷。
這玩意快得很,不過幾天五十枚金雕永樂錢就送到了小平太面前。(不用質疑哪兒來的金子,綱良叔父可是一百五十多貫表高的中高級武士,這點金子能沒有嘛。
而后小平太和綱良叔父又背了不少木炭(村里白拿的)去金山的冶爐,畢竟如果薪炭都用公家的說不過去。
小平太大約解釋了一下銅金的熔點差不多的概念,讓金兵衛(wèi)按著自己的法子來。除了加入倭鉛(鋅)特別在意了一下,加鉛根本不算事,灰吹法冶煉本來就要用大量的鉛,金兵衛(wèi)用的很熟練。(不過想想這些工匠大部分最后慢性鉛中毒死去,想想也挺可憐的)
果然熔煉合金在內行人來操作是極簡單的一件事,將銅合金溶液澆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子,剩下的就是等待了。
待澆鑄的銅液冷確,小平太叔侄倆迫不及待的拿起樹形的銅錢毛胚,光亮燦爛,熠熠生輝,在爐火下閃爍著金黃色(理想化一下)。
一個一個的將鑄錢從錢模上掰下來,二十框共計一千枚制錢全部質量非常好,貫在鐵棍上細細打磨邊緣之后,一貫毫無瑕疵的仿鑄永樂錢就這樣完整呈現(xiàn)在叔侄兩的面前。
此后的十余日直到新年小平太一直和金兵衛(wèi)蹲點在熔爐邊根本沒回家,而綱良也一有空就往金山這邊跑。弄的綱良的三個老婆都在懷疑這對便宜叔侄是不是搞上了,不過想想小平太那副令人不敢恭維的尊容,這事也就過去了。
到了新年,這兩個人從金山足足挑回了七十四貫多的銅錢(想想七萬多枚的壯觀情況),這次一波三折的鑄錢才算徹底告一段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