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
????“氣溫和降水,竟然影響了歷史的進程。”
????隔壁密室中,張宇初從那種若有所思的狀態(tài)中醒過神來。
????華夏歷代典籍浩如煙海,關于歷史演進規(guī)律的推演,龍虎山一脈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書籍。
????《推背圖》之類的,張宇初更是都翻爛了。
????可張宇初忽然發(fā)現,這些基于神秘學所衍生對于歷史的解釋,以及對未來的預測,好像.并沒有姜星火的這套說法靠譜?
????“張?zhí)鞄?,姜先生關于氣溫和降水影響歷史的說法,你怎么看?”
????朱高熾轉頭看向了張宇初這位“道門碩儒”,征詢著他的看法。
????從朱高熾的角度出發(fā),剛才張宇初張?zhí)鞄熗耆两谥v課的內容中不可自拔呢。
????此時,即便是張宇初不想承認,但他也只能說道。
????“姜星火所說,確實有幾分道理?!?br/>????當然了,關于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仙人這件事,昨夜張?zhí)鞄熭氜D反側,還是堅定地認為,沒有。
????袁珙和道衍,肯定還是道行不夠,沒算明白。
????我們龍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,這世界上有沒有仙,我還不知道嗎?
????所以,張宇初在心里還是不承認姜星火是什么謫仙人,只是認為,他的學識確實比旁人淵博一點點,他的見識確實比旁人犀利一點點。
????只有一點點。
????當然了,張?zhí)鞄熛騺硪詫W識著稱,所以他是不會讓自己落于明顯下風的。
????“其實說起大象跟冷熱的關系,倒還是真有幾分說法的。”張宇初開口道。
????“喔?”朱高熾看著他說,“張?zhí)鞄煵环琳f說?!?br/>????“根據龍虎山的典籍,嗯,最早要追溯到五斗米教時期,那時候的師君曾經獲得過一卷上古殘卷?!?br/>????張宇初開始講誰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,這開場白就跟西方故事里的“l(fā)onglongago”差不多。
????“古時候大禹治水,曾經劃分九州,把天下分為冀州、兗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揚州、荊州、梁州、雍州、豫州。豫州是中心,其他州環(huán)繞豫州?!?br/>????“而‘豫’這個字,就是一個人拿著長矛,牽著大象?!?br/>????“也就是說,在夏朝的時候,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,那時候的氣溫應該是極為溫暖的?!?br/>????“甚至于商朝末年的時候,還有記載:商人服象,為虐于東夷,周公遂以師逐之,至于江南?!?br/>????“以及,周公相武王,誅紂伐奄,三年討其君,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,滅國者五十,驅虎豹犀象而遠之,天下大悅?!?br/>????“古人以為大象是被周公趕盡殺絕了,但這其中應該也有中原不再適宜大象生存的緣故,后來周朝人,就再也沒見過大象了?!?br/>????“而這些人既然沒見過大象,又聽老一輩說過,卻不知道是什么樣子,就有了‘想象’這個詞?!?br/>????夏原吉莞爾一笑:“張?zhí)鞄熣f的有趣,‘想象’竟是這么來的嗎?我倒是孤陋寡聞了?!?br/>????朱高熾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,剛才擔憂的心情,得到了少許好轉。
????而一墻之隔的對面,講課并未停下來。
????“對于唐朝來說,雖然氣溫下降導致了糧食產量減少,但由于藩鎮(zhèn)割據的原因,中后期唐朝中央的糧食壓力.其實沒那么大。”
????姜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。
????“很多人壓根就不需要皇帝管,自己養(yǎng)活自己,養(yǎng)不活也跟皇帝沒關系,地方有叛亂也是地方自己解決,皇帝寫一道詔書承認一下節(jié)度使或者留后就好了。”
????笑完了中后期奉行無政府主義的大唐,姜星火繼續(xù)說起了剛才的吐蕃。
????“但是對于吐蕃就不一樣了,吐蕃的人口在兼并象雄后,是一百萬左右,即便是最巔峰的時期,占據了隴西和恒河以北的天竺,把所有統(tǒng)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,也就是三百萬?!?br/>????“即便是吐蕃通常將所有成年健壯男性都征召為士兵,為了供養(yǎng)其中比例高達十分之一的軍隊,吐蕃也已經開墾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種的土地,才能勉強維持?!?br/>????“氣溫下降后,四分五裂的唐朝還能維持住,而吐蕃的糧食產量完全無法自給自足,靠劫掠也根本滿足不了,整個吐蕃王朝直接崩潰了,從王朝退化成了一個奴隸制大部落。水草豐美、土壤濕潤的高原也成為了人口極其稀少的半無人區(qū),直到洪武朝,依舊沒有任何恢復元氣的跡象?!?br/>????聽完了這段故事,不僅是朱高煦,李景隆也同時陷入了沉思。
????氣溫和降水,兩個在日常生活中壓根都不會注意到的因素。
????竟然能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!
????李景隆想要反駁,但他的反復思量,卻最終發(fā)現,無從反駁!
????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。
????否則,如何解釋吐蕃的“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”呢?
????就在兩人沉思之際,姜星火繼續(xù)說道:“當然了,吐蕃還算好的,雖然茍延殘喘,但終歸是能活下來,西域大部分的國家,根本就是因為缺乏降水,整個國家都徹底消失了沙漠之中?!?br/>????“唐詩里,邊塞詩人們最經常提到的,也是最無辜的一個國家就是樓蘭?!?br/>????“王昌齡:黃沙百戰(zhàn)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
????李白:愿將腰下劍,直為斬樓蘭。
????高適:馬蹄經月窟,劍術指樓蘭。
????岑參:前年斬樓蘭,去歲平月支。
????杜甫:屬國歸何晚,樓蘭斬未還?!?br/>????姜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:“也不知道樓蘭得罪了誰,就這么倒霉,只要是個有名的詩人,不斬了樓蘭就不能證道一般?!?br/>????朱高煦和李景隆,亦是跟著笑了起來。
????然而姜星火笑完便收斂了起來,嘆了口氣說道。
????“可惜,樓蘭不是被這些詩人挨個斬沒的,而是被逐漸消失的降水,給滅亡的?!?br/>????“以前樓蘭古城處于居延海邊緣,那真的是內海,有疏勒河、孔雀河、塔里木河等河流匯入,水草豐美、牛羊成群。”
????“然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的時候,因為降水的減少,連植被也活不下去了?!?br/>????“樓蘭已經是西域戶口數位列前列的國家了,唐朝的時候,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的諸國,除了有三千三百戶的于闐、寧彌并列第一外,隨后便是樓蘭的一千五百戶(約一萬四千人,軍隊兩千余人),其余的精絕、且末、小宛、皮山等國,其實只有幾百戶、數千人?!?br/>????姜星火繼續(xù)說道:“如今,像是樓蘭這樣的西域國家早已經全部都滅亡了,甚至連都城都被拋棄了,里面連一個活人都沒有了,因為當地根本就無法生存.距離唐朝已經數百年過去,你們如果有機會去看看,樓蘭古城周圍,還是寸草不生,中途的補給站大半都已經毀滅,這也是絲綢之路幾乎斷絕的原因之一?!?br/>????聽完后,朱高煦和李景隆,心頭都有些震撼。
????這種震撼并不是被某個巨大的消息砸到腦袋的那種,而是一種對于沉甸甸的歷史中發(fā)生的這些事情,又一次無聲地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的那種沉重感。
????他們仿佛看到了遙遠的西域黃沙下,埋葬的曾經美麗的城市,風情萬種的胡姬早已化為枯骨隨風而去,唯有那千年不倒的胡楊林,訴說著那里曾發(fā)生過的故事。
????曾經強大無比的唐朝、名噪一時的吐蕃、神秘美麗的樓蘭,都因為氣溫和降水,走向了不同命運的結局。
????那么大明,未來又將走向怎樣的結局?
????“唐朝和吐蕃雖然滅亡了,可氣溫和降水,還會繼續(xù)影響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,”
????“唐朝中后期,氣溫下降,氣候開始變得寒冷,而這個導致寒冷的降溫過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,甚至過程中還會有所起伏?!?br/>????“在唐末五代的亂世后,北宋迎來了一個升溫期,在那時,不僅北方的幽云十六州開始重新適合耕種和居住,就連河北也形成了大片的湖泊、沼澤、河流,北宋甚至還依靠這些湖泊與河流,在平原上修建了阻擊遼人南下的防線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