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谷王密謀:突襲詔獄
????書房里,氣氛凝重。
????心腹宦官吳智和劉信站在左右兩邊,而谷王朱橞則坐在桌案后面的椅上,神色陰晴不定。
????過了片刻,面前同樣是谷王心腹的都指揮張成抬手擦了擦汗水,終于忍耐不住,拱手對道:“殿下,如今天下已定,燕王登臨大寶,委實是難以撼動了,臣懇請殿下盡快上表,交出剩下的這些護衛(wèi)”
????朱橞聽聞此言,冷哼一聲,厲聲喝道:“交還護衛(wèi),你以為四哥就能放過孤?你想得美!”
????“靖難的時候,孤就跟四哥對著干,早就上了他的勾名簿.如今四哥辛辛苦苦數(shù)年,流血犧牲花費了無數(shù)代價,才有如今的大位,難不成你以為四哥真的不提防我們這些兄弟,再來一次靖難之役嗎?”
????“還是說,伱對孤不忠心了?”朱橞撩起蟒袍,陰惻惻地問道。
????張成愣了愣,連忙道:“微臣絕無此意,只是殿下,如今實在不適合起兵,府邸里只有七百衛(wèi)士,雖說都是宣府帶來的可靠老卒,可燕軍在南京城內(nèi)外足有好幾萬啊,皆是百戰(zhàn)精銳??峙赂σ黄鸨?,就會落敗,到時候便是不忍言之事,那”
????張成的話還未說完,忽然,一個內(nèi)侍疾步匆匆跑進書房,衛(wèi)士并未阻攔,內(nèi)侍跪在地上,急促地道:“啟稟殿下,黃葦求見!”
????黃葦?
????原本負責掌管谷王三護衛(wèi)的張成略一思索,隨即反應過來,這黃葦是原本左護衛(wèi)的副千戶,如今被打散進了錦衣衛(wèi)反而晉了正千戶,管著詔獄。
????一想到這里,張成頓時心中咯噔一聲,暗叫不妙。
????朱橞皺緊了眉頭:“這個時辰,黃葦怎么會來尋孤呢?宣!”
????內(nèi)侍領命退了下去,很快,就見黃葦邁著大步跨進門檻,單膝跪地道:“臣參見殿下!”
????“黃千戶快快起身!”
????朱橞竟是親自從椅子上起來扶住了黃葦。
????黃葦站起身來,儼然是條臧昂大漢,長臉方鼻,滿嘴胡渣,渾身肌肉隆起,充滿了爆炸性的力量。
????“謝殿下?!?br/>????黃葦站起身,目光在眾人臉上掃視了一遍,最后落到了張成身上。
????看到眼前的黃葦,張成也禁不住眼皮跳了一下。
????當年張成在宣府邊軍任職,演武時曾經(jīng)遇到過一個擅使雙斧的武夫,與其對敵時,那人雙斧劈斬之下,沒用什么真力氣,即便不是真打,不幾合也竟是讓張成險象環(huán)生,最后護衛(wèi)們還是用大盾格擋住了他的斧鋒。
????由此可見這個擅使雙斧的武夫力量何等驚人!
????而這武夫便是黃葦。
????黃葦朝張成拱了拱手:“都指揮?!?br/>????接著,又轉(zhuǎn)向一旁的兩個宦官,拱手行禮:“兩位老令公?!?br/>????張成也微微拱手,算是回禮了,他對黃葦?shù)挠∠箢H佳,畢竟像這種善使雙斧的悍將,實屬罕見。
????“黃千戶今日急來,所為何事?”谷王朱橞匆匆問道。
????黃葦毫不猶豫,張口便言道:“殿下大難臨頭矣!黃某念及往日情分,特來告知?!?br/>????谷王朱橞,頓時臉色變幻莫測。
????“殿下可知,燕王是如何對待曹國公的?”
????聽到黃葦口中是“燕王”而不是“陛下”、“圣上”,谷王心里就安了幾分。
????“孤坐困宅中,如何得知?”
????“殿下?!秉S葦懇切來言,“曹國公不僅每日都被囚禁在詔獄中,更是秘密關押,根本不為外人所知!”
????“竟是如此?”
????聞言,都指揮張成也不由地一時失聲。
????“非止如此!”
????黃葦急促言道:“燕王更是日日前來竊聽!”
????“???”
????書房內(nèi)幾人相顧失色。
????堂堂一國之君,竟然來親自竊聽被關押在詔獄里位列百官之首的重臣的言語。
????望之不似人君!
????“你且說說,是如何竊聽的?”老宦官吳智看起來像個有主意的,他仔細問道。
????“詔獄庭中有一棵樹,不算粗,但確實是放風時唯一納涼的地方?!秉S葦掌管詔獄,自然對密室這件事了如指掌,“而那棵樹后面的墻壁,是有說法的,乃是由洪武年間錦衣衛(wèi)隔墻有耳的法子,秘傳下來的當初建這堵墻,就是為了竊聽犯人是否有密謀暴動,畢竟樹下看起來就是最安全的地方,也是最容易產(chǎn)生秘密的地方?!?br/>????只聽到“隔墻有耳”四個字,經(jīng)歷過洪武朝錦衣衛(wèi)特務時代的老宦官們,就嚇得都有些腿顫了。
????是真的嚇人。
????除了隔墻有耳的竊聽,朱元璋甚至讓錦衣衛(wèi)將監(jiān)視的大臣重要舉動,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。
????有一次宋濂大概遇上了開心事,叫了幾個朋友宴樂飲酒,同日里宋訥則碰到一件鬧心的事情,他的一件名貴茶器被國子監(jiān)幾個學生玩鬧時撞倒跌碎了。
????第二天朱元璋就笑瞇瞇地問宋濂‘昨日坐客為誰?饌何物?’,宋濂都照實回答,朱元璋聽了很高興說‘誠然,卿不朕欺’,把宋濂嚇得出了一身冷汗,據(jù)說因為宋濂清廉(《送東陽馬生序》作者,從小苦慣了)只買了個小院,錦衣衛(wèi)便買下了他家隔壁的房子,與他的臥室一墻之隔,用了隔墻有耳的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