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3月12日,上午十點,趙家村東面孤山。
保安團除了警戒人員,全員集中在孤山腳下。他們胸戴白花,執(zhí)槍列隊而立,面容悲痛的望著山坡上新挖出來的130口墳坑。
山坡上,安放著130著棺材,里面安放的是面容被整理的干干凈凈的八路軍戰(zhàn)士的遺體。除了,其中的六具,那里面放著的是嶄新的八路軍裝跟一大捧的泥土。泥土則是取自宋連長引爆那個炸藥包炸出來的大坑邊上。
棺材有新有舊,都是原色的,很是結實。在山坡的一角,一隊樂手正在演奏但當?shù)厝税l(fā)喪的樂曲。
這一幕,莊重而肅穆。
昨晚,在胡一舟的要求下,牛云峰找到了趙家村的族老。在聽明白牛云峰的訴求之后,趙家族老立馬發(fā)動全村的村民前來幫忙。而孫家集的族老則是早早的就帶人來到了保安團軍營。
那時候各村各寨都有專門負責喪葬事宜的人,其中也有專門整理儀容的人。
經(jīng)過一夜的忙碌,124位戰(zhàn)士的遺體被整理好入殮。使用的棺材則是各村各寨湊出來的,不夠的也在各村木匠師傅的合力下連夜做了出來。
在一陣陣的哀樂聲中,一具具棺材被埋進了墳坑,堆起墳包,戰(zhàn)士們的英魂徹底的融入了祖國的山河之中。
戰(zhàn)士們沒人喧嘩,都在靜靜的看著這一幕。周圍圍觀的百姓們也在靜靜的觀禮這一幕,只是面容中帶著幾分悲痛。一聲聲壓抑的哭聲從一群人中間傳了出來,他們是昨天新到的工人、技師跟進步青年。這一個個鼓起的墳包,每一個都深深的印在了他們的心中。這些人的犧牲,換來的,是他們的安全,為的,是民族的解放。
趙家村的族老,在山前做好的祭臺上,用蒼老但還是有力的聲音念著一片古老的祭文。
有些調(diào)皮的小娃娃也被這一幕場景震懾的安安靜靜的藏在自家母親的懷中。
“他們是誰?”這是孩子的想法
“他們是英雄!”這是鄉(xiāng)親們的想法
“他們,是戰(zhàn)友,是親人,是國家的脊梁,民族的魂”這是戰(zhàn)士們的想法。
在山前的側方,一隊儀仗兵一字排開,手中的中正式步槍擦得錚亮。
在山前,一座六米見方的石臺正在建筑中,這里將來會被安放一塊石碑。碑文已經(jīng)寫好:正文是“英魂長存”附文則是這個連隊的英雄事跡。
墳包堆完,墓碑也立了起來,有些上面有名字,有些則沒有名字。一個連都打沒了,雖然一早又被拉回軍營的陳兵跟工人們努力的回憶這些戰(zhàn)士們的名字跟長相,可是還是有一些人沒人認識。
有的人,就是這么的默默無聞,他們沉默、安靜、幾乎沒有存在感。可是當國家民族需要的時候,他們依然挺身而上,然后,會默默地死去,會默默無名的葬身在某個遠離家鄉(xiāng)的地方。
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號———“無名英雄”。
樂聲停止,念完祭文的趙家村族老已然下去休息。
“九寨的父老們,保安團的弟兄們”胡一舟站在祭臺上,背對滿山英靈,面對九寨父老跟保安團士兵。
“今天,我們在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八路軍戰(zhàn)士;今天,我們在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親人;今天,我們在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英雄。
值此亂世,日寇橫行,國土淪喪,同胞被屠,姐妹受辱,我輩軍人,當奮勇向前,不惜此身。面對日寇,我們不能退,身后就是爹娘,面對日寇,我們當挺身而上,為的是我們的民族。
英雄雖然故去,但是精神仍在;英雄雖然入土,但是英魂長存。從今天起,此山正式命名為‘英魂山’。
從今以后,凡是為守護家鄉(xiāng),與敵皆亡者,可葬入此山;凡是領兵作戰(zhàn),殲敵無算者,可葬入此山;凡是為國為民,勞心勞力,鞠躬盡瘁者,可葬入此山;凡是有所創(chuàng)造,為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者,可葬入此山。
英雄已逝,我保安團無以為祭奠,只有數(shù)十日寇之頭顱敬上。
鳴樂,鳴槍,奉祭品?!?br/> 前排的儀仗兵四十五度舉槍向天開始鳴槍射擊。伴隨著槍聲的是一個個的沾血的鬼子腦袋被一一奉上,很快就在墓前壘起一個京觀。
“一曲《英雄贊歌》,祝英靈一路走好。”胡一舟喊道
“風煙滾滾唱英雄……”
一曲英雄贊歌在英雄的墓碑前響起。
伴隨著歌聲的結束,這場葬禮也進入尾聲,士兵們帶回軍營,趕來的百姓們也各自歸家。
“小……胡團長,我代表宋連長跟戰(zhàn)士們謝謝你。”回去的路上,陳兵對著胡一舟說道。
“您代表您自個就行了,宋連長跟戰(zhàn)士們應當享此殊榮,不必道謝。反而是我們要感謝宋連長他們。感謝他不惜身死的把設備護送過來,感謝他們?yōu)榫耪瑸槊褡逅鞒龅臓奚焙恢壅f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