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畝地,八兩銀子。
這在當時,的確是一個很公道的價格。
任誰來了,也不能說曾老三這事兒辦的不地道。
但問題就在這里。
尋常百姓,田地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。若是賣了地,這一家子人要怎么過活?當然可以選擇去耕種地主家的田地,變成佃戶。
可做了佃戶,不但要給地主交一份租子,朝廷那邊該他們承擔(dān)的田賦,也是不能少了的。
田地的出產(chǎn)有限,若是遭了災(zāi),這一年下來可能什么都沒剩下,還得欠人的錢糧,最終為了活命不得不自賣為奴。
是以,只要是正常人,但凡有一點點的辦法,都是不會賣地的。
田地,是傳給子孫的東西。
“溫老二,老子已經(jīng)很仁義了,你別不識好歹!”
曾老三笑瞇瞇地望向溫老二。
溫家分家,溫老二分到了三畝地。若是按照八兩銀子一畝來算,他能拿到二十四兩銀子,扣去要還給曾老三的錢,他手里還能剩下九兩。
當然,他可以只賣兩畝地。
畢竟他手上現(xiàn)有的錢,距離五十兩,只差十五兩。
“曾老三,我家還有一頭肥豬!”
“還有這些雞鴨!”
“你算算,這些算多少錢?”
溫懷仁深吸一口氣,緩緩開口。
“老頭兒,一頭豬,頂天了給你二兩銀子,至于雞鴨,都不值錢!”
“攏共算你二兩銀子,不能再多了!”
曾老三斜了溫懷仁一眼,一臉的不屑。
“行!”
溫懷仁當即應(yīng)下來。
“我們這里一共有三十五兩銀子,再加上豬和雞鴨,一共是三十七兩!”
“還差你十三兩,算一畝六分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