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北想了想:“哥,這買電視機可不像買糧票,不是誰都能沒得起的,我們也不能像賣糧票一樣滿大街的拉人問?!?br/> “是呀,難就難到這兒了,有錢的人也沒有把‘錢’字刻在臉上,我們哪知道誰有錢誰沒錢的?再說,就是知道誰有錢,人家也不一定要買電視機呀”
馬寧手里捏著電視機票,明明知道這是寶貝,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樣出手,心里發(fā)起愁來。
邵北蹲在地上,用石子擺著什么,猛地他把石子一把抓起,然后一顆一顆的扔掉,臉上有了笑容:“有了,哥,我們可以用‘排除法’試試”
馬寧正要吸煙,聽聞邵北有了辦法,煙也顧不上點燃又揣回了兜里:“邵北,什么‘排除法’說說看”
邵北忽的站起:“哥,你看這樣行嗎...”
馬寧聽后邵北的注意,覺得是個好辦法,于是,倆人向百貨大樓走去。
百貨大樓,是我國自行投資、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零售百貨商場,被稱為“新中國第一店”,全國各地的商品都要優(yōu)先供應(yīng)百貨大樓。但盡管如此,商品依然供不應(yīng)求。
那時候來北京旅游、出差、辦事的外地人,寧可不去景點,也得來百貨大樓買點兒東西。那包著“北京市百貨大樓”字樣的商品就是回去最值得炫耀的北京禮物。
“快看,他就是全國的勞動模范...”
“他就是那個報紙和新聞天天報道的“一抓準(zhǔn)”和“一口清”身懷絕技的售貨員”
“今天,沒有白來,總算見的本人了”
百貨大樓里,糖果柜臺前擠滿了人,人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著,眼睛都在注視著柜臺里的一名春風(fēng)滿面,笑容可掬的50-60十歲的男售貨員身上。
“同志您要買多少糖果?”
“半斤水果糖,半斤‘小人書’,三兩‘大白兔’”
“好嘞,您一共需要付3塊6角4分”
顧客要買多少的話音剛落,男售貨員就同時報出了應(yīng)付的錢數(shù)。手上熟練的抓著糖,打著包裝。不一會兒三包糖果便擺在了顧客面前。
顧客拿起糖果,在柜臺上的公平秤上稱重,不免驚奇叫到:“哇,絲毫不差真實太神奇!”
其他顧客也紛紛叫嚷著買起了糖果,還故意出難題買的糖果品種,斤數(shù)都非正常,但是男售貨員,絲毫不亂,仍是不用稱重,一把一把的抓著糖果打著包裝,同時說出顧客應(yīng)付的價錢。
看到這里,有的年輕讀者會起疑問,書寫的好好的,為什么編出這樣一個虛假故事來騙人。
其實筆者并不是沒得寫了,拿這故事湊字續(xù)更。
只是寫到北京百貨大樓,不提一下張秉貴,總覺得對不起大家。
當(dāng)時張秉貴的售貨藝術(shù)被人們譽為“燕京第九景”。他練就了令人稱奇的“一抓準(zhǔn)”“一口清”技藝。所謂“一抓準(zhǔn)”,就是指張秉貴一把就能抓準(zhǔn)分量,顧客要半斤,他一手便能抓出5兩;“一口清”則是非常神奇的算賬速度。遇到顧客分斤分兩買幾種甚至一二十種糖果,他也能一邊稱糖一邊用心算計算,經(jīng)常是顧客要買多少的話音剛落,他就同時報出了應(yīng)付的錢數(shù)。
1988年,北京市百貨大樓在大門廣場處為其豎立半身銅像至今,陳云同志親筆為其題詞:“一團火”精神光耀神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