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,典韋,蔡邕一行人,帶著萬卷藏書出洛陽,來到了黃河邊,沿黃河而上官渡。
“黃河是大漢的生命之河,卻也是苦難的源頭。每每黃河泛濫,不知道多少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!”蔡邕躍馬黃河邊,十分感慨地嘆道。
“先生,無論任何人事都是一體兩面。優(yōu)點突出者,缺點也嚇人。先生又何必強求!”劉備聞言笑道:“老好人也有脾氣,何況是滔滔黃河!”
“是呀,是吾著象了!但是看不過眼的究竟看不過眼!”蔡邕有點失落地說:“黃河清,圣人出。黃河什么時候才會清呢?”
別看蔡邕表面上似乎放下了,放開了。其實這是不可能的,說放下就放下,那是圣人!蔡邕不是,劉備也不是。
“先生,讓黃河水清有點難!不過讓黃河不泛濫卻不難!”劉備見蔡邕一副愿聞其詳?shù)哪,又接著說:“只要保證黃河源頭及上游的水土不流失。黃河兩岸多植樹,多筑水渠利用。不但黃河不泛濫成災(zāi),還可多養(yǎng)活千萬人!”
“多養(yǎng)活千萬人?”蔡邕喃喃自語,回首洛陽方向。這家伙太有勒馬回京面圣的架勢!
劉備一見,心中有點慌,這家伙回去容易,可是毛用都沒有。如果靈帝能聽得進這等利國利民的建議,或者說具有這么大氣魄的執(zhí)行力,大漢天下會是如今這個局面嗎?
“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(fù)回。君不見,高堂明鏡悲白發(fā)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(fù)來。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蔡夫子,小學(xué)生,將進酒,杯莫停。與君歌一曲,請君為我傾耳聽。鐘鼓饌玉不足貴,但愿長醉不復(fù)醒。古來圣賢皆寂寞,惟有飲者留其名。諸王昔時宴平樂,斗酒十千恣歡謔。主人何為言少錢,徑須沽取對君酌。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!
劉備沒辦法,只好又把詩仙的《將進酒》砸向蔡邕!希望他不再生心異念,也怕歷史的強大慣性讓蔡家重歷苦難十幾年。
“將進酒,杯莫停!與爾同消萬古愁!”蔡邕果然被詩仙上腦了,完全領(lǐng)會其頹廢的一面。蔡邕不由拉耷著腦袋!
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!玄德,這,這,這是你觀黃河之水而作的?為師空負(fù)當(dāng)世大儒之名呀!也罷,天生我材必有用,這天下是你們的!”蔡邕已完全被這首《將進酒》震住了,也忘了江山社稷!
這不就挺好!還沒見過硬生生去熱臉貼冷屁股的家伙有什么好下場!歷史中沒被砍頭,沒被暗殺活到六十歲,這蔡邕也真算命硬!
“先生放心吧,離開了誰地球都一樣的轉(zhuǎn)動,四季輪回秋收冬藏,自古皆然!”劉備也算放心了,多少算是被自己瓣歪了一點兒歷史的軌跡。
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,只見這時小蔡琰卻拔開小馬車的簾子,從里頭探出一顆美麗的小頭顱道:“師兄,地球?你的意思是咱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形?”
“呃!”劉備真想給自個兒一個大耳括子!這不是沒事找事么?這下該怎么回答?其中要解釋的內(nèi)容太多呀!
要解釋地球的存在很簡單,舉幾個自然現(xiàn)象就能證明。如月食,如日月交替。最直接的是上萬米高空一見就明。最麻煩是上萬米高空做不到啊,最少在這漢代不可能。
還有更麻煩的是牽扯到萬有引力以及磁場等等,一系列非開書才能說明其基本皮毛的問題。再說要推翻幾千年來的三觀也是難事。
劉備一陣頭大,瞄了眼蔡邕,還好這老先生沒聽到女兒的疑問,也沒注意到地球一詞。劉備勒馬來到蔡琰的小馬車邊上,組織了一下語言道。
“琰兒呀,關(guān)于這個問題不是師兄三言兩語能解釋得清的!等有時間師兄慢慢給琰兒講好么?”劉備認(rèn)真地說:“師兄可以保證一點,咱們腳下確實是個球體,不過這個球體很大,大到一眼望不到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