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廊的空氣也好不了多少。
大學(xué)生的群居生活普遍是雜亂無章的。
卓群快步走下樓梯,直至走出宿舍樓外,才真正得以暢快的呼吸新鮮空氣。
外面的公告欄里貼著學(xué)生的告示,多是些轉(zhuǎn)讓物品的信息。
卓群掃了一眼,覺得沒什么太大的意義,便開始往校園外走去。
十月,這個時節(jié)的京城是最舒適的時候。
不像春季那樣多風(fēng),氣溫恒定,陽光明媚。
校園里樹葉還尚未開始變色,依然是郁郁蔥蔥一片綠蔭。
這里毫無疑問是卓群曾經(jīng)就讀的“民大”。
他能從看到一切場景,清晰的回憶起校園生活的點滴。
想起自己是在這里如何尋找從未實現(xiàn)的夢想。
回憶起自己是怎么和室友們一起消磨掉這四年的光陰。
又是從何時起開始的人生第一次戀愛……
只是從圖書館和操場、食堂、教學(xué)樓上,他卻根本感受不到時間的特性。
這些四四方方的建筑物具有一種永恒不變的特質(zhì),使他無從去判斷眼下具體是哪一年。
而想要從校園里眾多漫步者的衣著和發(fā)型上,實現(xiàn)這一點也不大可能。
因為校園里的青年男女和2019年的大學(xué)生,在衣著外表上沒有什么太大的差距。
但就在走到學(xué)校東門時,一個最本質(zhì)的時代區(qū)別,突然敲醒了卓群。
那就是他突然意識到,這一路走來,居然沒人擺弄手機了,他也沒有看到筆記本電腦的蹤跡。
顯然這線索證明了時間跨度之大,他不應(yīng)該心存半點僥幸。
果不其然,校外的情景更讓卓群震撼。
校門口正對著的馬路還沒有擴寬,沒有鐵柵欄橫在路中間。
兩邊都是挺拔的白楊樹,風(fēng)吹葉擺,簌簌作響。
馬路上的汽車雖然也很多,但與2019年浩浩蕩蕩的汽車大軍相比,簡直算是暢通無阻的天堂。
最絕的是穿梭往來的京城出租車,居然是早應(yīng)被淘汰,有“蝗蟲”之稱的面的。
偶爾才能見著一輛空駛的紅富康或者紅夏利。
而本應(yīng)該聳立在學(xué)校對面的高樓大廈也都消失了。
連同著超市、銀行、快餐店、電信營業(yè)廳,全然不見。
以至于現(xiàn)在還是一排平房改成的底商。
只有一家名為“永樂餐廳”的大眾菜館,一家新華書店和一家柯達彩印店。
偏偏這些店鋪的門口,居然還有兩組簇新的公共電話亭。
老天爺!
事實很明顯了,這就是他當初在這里念書時,學(xué)校東門周邊的真實環(huán)境。
這應(yīng)該是……上世紀九十年代。
可到底是哪一年呢?
是他大四,還是大三?
或許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。
卓群大踏步的朝著校門北邊公共汽車站旁的露天書報攤兒走去。
那個攤子是個臨時性的。
幾十份兒報紙和雜志都掛在兩棵白楊樹之間的一根繩子上。
老板是個帶著草帽的老頭兒。
一看卓群直眉瞪眼的過來,就知道生意來了。
于是不等他開口就問。
“小伙子,你要什么?”
而卓群一眼就從鐵絲上認出了《讀者》、《健與美》、《電腦愛好者》、《證券市場周刊》、《青年周刊》……
這些曾經(jīng)最暢銷的雜志。
他不自覺的狠咬了一下嘴唇。
“報紙,我要今天的報紙!”
老頭兒嫌他說的不準確。
“什么報?”
卓群說,“都要。”
老頭有點驚訝,嗓門登時大了。
“什么報都要?”
而卓群很執(zhí)著的重申。
“對,今天的報,都要!”
于是大爺不再問了,樂呵呵的遞過來六七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