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問起九十年代京城最好的飯店,恐怕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。
因為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,京城就拉開了飯店興辦熱的序幕。
從建國飯店、長城飯店、國貿(mào)依次開始。
一家家合資的五星級大飯店在京城的土地上拔地而起。
許多堪稱一流的外國酒店管理集團也把先進的服務意識帶進了國內(nèi)。
而事實上,隨著共和國經(jīng)濟的高速發(fā)展,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,這些高端酒店也確實有了用武之地。
不僅能為海外賓客提供較高標準的接待服務,也順帶滿足了我國先富起來那一部分人的消費需求。
從整體上來看,居然是高端酒店數(shù)量與消費需求的飛速增長同步發(fā)生著。
于是酒店行業(yè)里難得一見的繁榮景象出現(xiàn)了。
九十年代,每一家京城的五星級飯店都有錢掙,誰也不用跟誰叫板。
大家其樂融融,和諧共存。
而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酒店還會在京投資,市場遠未飽和。
當然了,如此欣欣向榮市道,你要非選出一個公認的魁首就不容易了。
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優(yōu)勢,也有不同的劣勢。
你只能說根據(jù)接待風格和客戶群體的不同,每個消費群體,都有各自認為最好的大飯店。
就比如說臺胞偏好臺(宛)飯店。
港澳人士專愛港澳中心。
小鬼子只認長富宮。
美國人喜好住國際俱樂部。
歐洲人認準了凱賓斯基。
香格里拉酒店則是東南亞富商專寵。
當然,對于國人來說,也同樣有著屬于我們自己的認知和喜好。
像聞名遐邇的王府飯店就是本土富豪心目中的消費天堂。
因為作為最早的五星級飯店之一,這里除了是當年外國奢侈品登陸共和國的首選平臺。
首層、b1、b2,全是國際一線的奢侈品牌之外。
王府飯店還擁有最早引入國內(nèi)的兩輛勞斯萊斯,高口碑的總統(tǒng)套房和夜總會。
正是這一切,使其與“奢華”這個詞兒劃了等號。
至于說到最正式、最大氣、最體面的大飯店。
那眾所周知、毫無爭議的前三甲,就是釣魚臺、京城飯店和貴賓樓了。
或許也正因為帶著官氣,常常要接待各國首腦和領(lǐng)導人。
這幾處往往更為平頭百姓們所敬仰。
當然,即使這三家也不能完全等同,還是有所區(qū)別的。
拿貴賓樓來說,雖然它既沒有釣魚臺“國”字頭的級別,也沒有京城飯店百年的悠久歷史。
但因為是本著彌補京城飯店休閑性功能不足的目的而興辦的。
要論起舒適性和貴氣來,其實倒比其他的兩處都好,消費水平也更高。
于是1997年4月3日中午,卓群就因為聽過“古有帝王家,今有貴賓樓”這句話,專門選擇了在這里設宴,為許老板慶賀。
卓群請客的餐廳是位于貴賓樓三層的明園餐廳。
這里經(jīng)營的主要是粵菜,最大的裝潢特點是古樸雅致。
像表現(xiàn)華夏文化的圖紋地毯,花梨木的明式家具配絲綢坐墊,喻意延年益壽的松鶴墨畫,
都充分演繹著古色古香的情韻。
但最具特色,最能點染幽靜怡然氛圍,還得屬包房窗外花園大廳的優(yōu)美景致。
來這兒吃飯的客人,坐在包間里,既能品嘗美酒佳肴,也能同時欣賞綠樹紅花的美景。
這才叫真正的悠然自得,賞心悅目。
說起來雖然許老板是京城本地人,但他發(fā)跡時間畢竟尚短。
其實很少進過五星級的大飯店,就更遑論這么高級的餐廳了。
不夸張的說,打進入貴賓樓的大門,一見著飯店內(nèi)部燈火通明、人流穿梭、鮮花芬芳、音樂環(huán)繞的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