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,富在深山有遠親,窮在鬧市無人問。
卓群劇烈膨脹的財富就像一塊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吸鐵石。
會把許多人自覺不自覺的吸引到他的身邊。
而且無一例外,這些人接近他時,對他露出的全是笑臉。
應該說,卓群的交際圈子的范圍真正變得開闊起來,是從以下幾個方向打開局面的。
其一就是他的母?!懊翊蟆?。
由于當初卓群編造故事,從校園里高息集資的事兒涉及范圍很廣。
此事結束又經過發(fā)酵和傳揚,幾乎“民大”里沒人不知道他的名字。
見過和認識他的人都有些唏噓之感。
偏偏1996年底被校方勸退處理的卓群,并沒有就此消失于茫茫人海。
僅僅一個學期之后,他就回來了,而且還是發(fā)了橫財的高調回歸。
這就更讓他引人矚目,成為讓“民大”師生驚爆眼球,想不關注都不行的一個人物。
再往后,卓群從郵市轉戰(zhàn)股市,真沒少照顧402的這幫哥們兒。
不但一直請吃請喝、送衣服、送東西。
而且在幾個哥們兒主動要求下,他依然像過去那樣。
以從許云濤、顧維嘉、何旭和李凱手里借用資金的形式,每月給予他們百分之十的回報。
這么一來,402這幾個成員念著卓群的好處,必然四處散播他的仁義和大方。
于是卓群從郵市里掙了上百萬,股市里又掙了幾百萬的事兒。
統(tǒng)統(tǒng)經由402這幫哥們兒的渲染與鼓吹,傳遍校園。
讓他成了“民大”師生們私下里最熱衷討論的傳奇性話題。
所以到了這個時候,對喬健不滿的言論已經不限于402內部了。
罵喬健損人不利己的,埋怨他把大家財路給斷了的論調。
逐漸成為當初曾把錢借給卓群那些人的主流觀點,并彌漫整個校園。
喬健當然完全沒想到,這件事都過去這么久了,他竟然還會為此遭遇冷遇,被群體排斥。
于是相當痛苦。
而相反的,卻很快有人求402的人幫忙聯系卓群。
他們也想按照以前那樣,再把錢交給卓群使用,從中吃點利息。
對此,卓群欣然答應。
不光是因為他為人仗義,念舊情。
更主要是他很享受這種揚眉吐氣,受到公眾承認的感覺。
而且深知此舉還能讓喬健無比難受。
他就是要讓喬健知道,當初堅持的所謂正義,究竟有多蠢。
不得不說,人群和羊群其實沒多大區(qū)別。
只要有一個打頭,后面的沖得比打頭的還興奮。
在越來越多往日同學的熱情追捧下。
卓群在“民大”重啟“吸金大法”,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兒。
這次肯定不用他再編瞎話了,也不會有人追究他的法律責任了。
因為完全是愿打愿挨,是這些昔日同窗上趕著的把錢送上門,求他收下。
他們不問卓群拿這些錢去做什么,也不需要簽訂什么合同,一紙借據便足以。
只因他們對卓群的信譽和經濟實力報以無限的信心。
當然,卓群也沒有讓這些人失望。
每月必到的利息回報,和拜托402的幾個哥們幫他買四合院的事。
以及他泡了一個漂亮空姐,買了一輛奔馳跑車的種種“英雄事跡”,讓他越來越受到“民大”學子們的崇拜和敬仰。
甚至就連當初把卓群勸退的教務主任,和一些曾經教過卓群的老師,此時態(tài)度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了。
私下紛紛通過402的人聯系卓群,也把一些積蓄交給他來吃利息。
于是漸漸的,卓群開始成為“民大”教授、副教授們的座上賓。
而且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卓群還和經濟系主任成了忘年交。
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系主任受到他的“啟發(fā)”。
在某本比較專業(yè)的金融期刊,就正在進行中的亞洲金融風暴發(fā)表了一篇分析文章。
結果,這篇文章,不僅在國內的金融領域影響巨大,引起了不小的轟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