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的一番辯駁,終究是讓江東才俊冷靜下來了。
別沒踩了諸葛亮,反倒被諸葛亮踩著自己的腦袋揚名。
江東才俊你看我,我看你,此時卻是有些躊躇。
張纮從袖口伸出雙手,站起身來道:“敢問諸葛先生,認(rèn)為曹操是何許人也?”
“自是漢賊,天下皆知,還用在問嗎?”
張纮可是面見過曹操,在許都待過一段時間。
如今天下大亂,諸侯割據(jù)。
還以漢臣自稱,都不過是遮羞布罷了。
就像如今的江東之主,割據(jù)一方。
漢臣自然也該有不臣之心。
“呵!睆埨不以為意的道:“西頭一個漢,東頭一個漢,已經(jīng)傳承四百余年,如今,天下三分,曹操已占其二,剩下其一,皆是暗懷歸心。
劉皇叔不識天命,逆天而行,豈有不敗之道理。”
魯肅眨了眨眼睛,沒言語。
二張都是江東老臣,輪不到他來訓(xùn)斥。
主公都未曾做出決定,他們就公然宣揚投降。
暗懷歸心!
莫不是他們私自與曹操有聯(lián)系?
尤其張纮還去過許都一段時間。
以曹操的性子,隨手布置幾手暗棋也是正常的。
關(guān)平點點頭。
噴子的主要素養(yǎng),就是認(rèn)為自己能夠代表其他人。
張纮就是如此。
江東到底是降還是戰(zhàn),最終決定權(quán)都在孫權(quán)手中。
他們這些臣子竟然私自作主,替自家主公決定要降了曹操。
暗懷歸心!
這個詞用的好。
想來現(xiàn)在孫大帝對于江東的掌控還不行啊。
威望也全都是憑借著父兄的威名。
但愿將來孫權(quán)能把這些人的話記在小本本上。
赤壁之戰(zhàn)后。
對于劉備來說,獲得了穩(wěn)定的地盤,贏得了喘息的機會,有了將來能夠三足鼎立的資本。
對于孫權(quán)來說,主張與曹操干上一架,不僅讓自己威望大漲,還因此捏住了一幫老臣的把柄,進一步擴大自己手中的權(quán)力。
對于雙方而言,都是好事。
諸葛亮都驚了。
大漢尚未滅國,就有人說出如此話來。
還是一個江東名士,公然宣揚曹操是天命所歸。
漢朝的凝聚力可不是一般的強。
饒是董卓,只敢行霍光之事,也不敢篡位。
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袁術(shù)私自吞了孫策抵押的傳世玉璽,公然稱帝。
結(jié)果被群毆致死。
此事過去,不過幾年。
張纮說出此話,其心可誅!
“足下之言,真是無君,無父,不忠,不義之言!
諸葛亮臉上掛著怒色一甩衣袖訓(xùn)斥道:“人生于天地之間,自以忠義立于人世,大漢已傳承四百年,為何不能再傳四百年?
張公既是漢臣,見到有不臣之心的人,自要起誓共戮之,此為臣之道也。
如今曹操自先祖一直食漢祿,不思報效,反懷篡逆之心,天下人恨不得殺之。
怎么到了張公這里,就變成了天數(shù)之說。
如果大漢不能在傳承四百年,也就是有了張公這樣無君無父,不忠不義之人,霍亂朝綱!”
諸葛亮說的慷慨激昂,讓魯肅都忍不住要給他鼓掌。
即使誰都曉得大漢皇帝現(xiàn)如今是個傀儡。
可若是想要成事,大義就必須握在自己手中。
張纮的胡須抖動的飛快,可終究是沒在言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