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
走出家門,云婧照著三丫兒的記憶,朝著村后走去。
村里家家戶戶都養(yǎng)豬,都要割豬草。鄰近村子的地方,豬草早就被清空,要割豬草只能往山里去。
云婧的頭有些晃,兩眼冒金星。
這是餓的!
她必須找吃的,補充營養(yǎng)。不然,這條命早晚不保。
時值夏末,山里各種的果子倒是不少。云婧不禁為自己的決斷慶幸,走出云家,果然能找到吃的。
野山棗、野柿子、還有野梨、野核桃……
大山中,果然是物產(chǎn)豐富。
只是從三丫兒的記憶來看,這些野果,村里人并不敢吃,他們都還怕中毒。曾經(jīng)有村里人吃過野核桃,差點把命丟了。究其原因,那人吃的不是核桃核里的核桃肉,而是吃的外面的果肉,那東西可不是吃的,沒死,還真是命大。
沒一會兒的時間,云婧就把自己的小肚皮塞得飽飽的。
她靠在一方青石上,休息了小半個時辰,這次起身尋找豬草。
豬喜歡吃的野草、野草很多種,主要生長在一些比較濕潤潮濕的地方。像豬牙草、馬唐草、大刺兒菜什么的,都是豬很喜歡吃的。而現(xiàn)在這個季節(jié),馬唐草最多,山上很容易就找到一片。
云婧動作嫻熟地割著豬草,很快就將背簍塞得滿滿、結(jié)結(jié)實實。
看看太陽快要落山,云婧這才背著沉重的背簍,往村里的方向走去。
再有半個月,就能擺脫這種生活,那莫家村再差,還能比現(xiàn)在更差嗎?走在回村的路上,云婧一陣陣的心酸。
她曾經(jīng)掌握著大量的農(nóng)業(yè)知識,但卻沒有實際體驗過。可是割豬草的時候,她一點都不覺得多么的難做。這不是她云婧聰明,而是云家三丫兒的身體已經(jīng)形成了身體反應(yīng)。
割豬草的活兒,云婧無法想象,云家的人,怎么就忍心這樣丟給三丫兒這樣一個弱女子?云家三房,大房的當(dāng)家人老實敦厚,是個悶頭干活的人;而云富貴,游手好閑的主兒,偏云老太太還喜歡他;而云家老三,是個讀書人,已經(jīng)中了秀才,一門心思只讀圣賢書,兩耳不聞窗外事。這個小兒子,是云老爺子的寶。
二十幾口人的云家,除卻三房的當(dāng)家男人,跟三丫兒同輩的男丁有八個,比三丫兒大的有五個。可是干活的事兒,輪不到他們。
奇葩的云家!
云婧真的不懂,這樣的一家子,居然沒有餓死。
原本,云婧只想在云家捱過出嫁前的半個月時間,然后再想辦法好好回報這極品一家子。但在走出大山的時候,一個偶然的發(fā)現(xiàn),讓云婧改變了主意。
大山,果然是物產(chǎn)豐厚。
云婧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叢巴豆樹,而在一些枯死的樹上,零星掛著已經(jīng)被風(fēng)干的巴豆。
巴豆,可入藥,用來治療食滯。但更多的時候,巴豆都會用來做些壞事。
吃了巴豆會拉肚子,這可是常識。
只是在云三丫兒的記憶中,云家村并無人知道巴豆的存在。
云婧當(dāng)即采摘了不少的巴豆,并將部分巴豆用石頭碾碎,制成巴豆粉。
天色漸黑時,云婧回到了村子里,路上碰到不少人,基本都不搭理她。大部分人看到她的眼神都是怪怪的,仿佛在看一個災(zāi)星,有些畏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