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?<fon?color=red><b></b></font>?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?</br>
????
????劉照雖然對歷史有“先知”之能,但是奈何一時間在歷史名人中找不到合適的伴讀人選,于是轉(zhuǎn)而詢問盧植。
????誰知,盧植聞言,也沉吟了半餉,道:“自黨錮以來,天下士人大多對朝廷失望,有德之人對朝廷的征召辟用,都是極力的推辭不就。殿下雖然年少聰敏,來日必成一代明主,奈何眼下依舊是聲名不顯,恐怕難以吸引天下賢士前來效命。為今之計,恐怕只能從在京的公卿子弟中,擇選年輕、有行之人,來做殿下的侍讀了。”
????劉照聞言,大為失望,他心中默數(shù)朝廷中諸位公卿家中的子弟,雖然只是粗略的回顧了下,但是仍然沒想到,這里面會有哪些隱藏的人才,當(dāng)然,人才不是沒有,但是如楊賜之子楊彪、袁逢之子袁紹、袁術(shù),都是成年已有聲望之人,其余的公卿子弟,劉照還真沒想出有誰曾經(jīng)名書青帛,哪怕只是在別人的傳記里,出場說兩句話。
????于是劉照問道:“先生可有人選?”
????盧植道:“侍御史王允,其長子、次子,年歲、品行、才學(xué)皆可入選,其余,臣也暫時沒有想到。”
????王允之子?劉照的大腦迅速啟動,檢閱記憶中的史料,據(jù)史載,王允有三個兒子,很幸運,他們有個好父親,所以他們得以在中國惜墨如金的史官筆下,將姓名附載于王允的傳記中;很不幸,他們有個好父親,忠肝義膽,最終以身殉國,所以連帶他們也只是在王允被殺時,一同出場,陪同砍頭而已。
????但是,既然盧植都肯定了他們的品行和才學(xué),那想必王允的兒子,應(yīng)該還是比較優(yōu)秀的,只是歷史沒能給他們更多的舞臺來展現(xiàn)自己的才能罷了。
????畢竟,這是一個“詩書傳家”的時代,也是一個“世家閥門”的時代,一個士族世家,其家教也往往是比較嚴(yán)格的,因此世家子弟,倒也往往都有幾分才學(xué)。
????提到王允那只留下了名字的三個兒子,劉照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老師,盧植也有三個兒子,可惜,除了第三個兒子盧毓,在史書上留下了傳記、事跡,也算是一代名臣外,其余兩個兒子都因戰(zhàn)亂而死(雖然未必是被亂兵所殺,但極有可能是死于戰(zhàn)亂時期的饑荒或者疫病),連名字都沒留下。
????念及此,劉照問道:“先生的品行和學(xué)問,名著當(dāng)世,想來先生家的郎君也定然都是才德兼具之士,古人云:‘內(nèi)舉不避親’,先生何不推薦與我?”
????“這……”盧植聞言踟躇起來。自己的兩個兒子(盧毓尚未出生),年紀(jì)、才德本也堪當(dāng)此任,但是如若自己做皇子弁的老師,而自己的兒子來做皇子弁的侍讀,那朝野上下,宮內(nèi)宮外,未免要議論紛紛,人人側(cè)目了。
????最終,盧植還是搖了搖頭,道:“雖云‘內(nèi)舉不避親’,但是父子同為殿下近臣,也不免物議沸騰。殿下不如從王子師之子中,擇一人作為侍讀吧。其長子王蓋,年二十三,次子王景,年十九,殿下的學(xué)識的已然遠(yuǎn)超同齡之人,恐怕就算是十余歲的孩童,也遠(yuǎn)不如殿下,殿下還是與二十歲左右的士子一起討論學(xué)問較為合適。不過,殿下也知道,天子最近疏于政事,檢選侍讀一事,恐須殿下親自向天子呈請,才能得以盡快辦理。”
????“哦?既然如此,那我今日下午便去向父皇呈請。”劉照說著,心里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,他望著盧植,暗地里偷樂,想,這回一定要給老師一個驚喜。
????自開蒙學(xué)《孝經(jīng)》以來,劉照便堅持早晚去向父母省視問安。何皇后這邊尚好,如今他們母子分院而居,何皇后自然巴不得每天都能見到劉照。而劉宏那邊,卻出了點問題——劉照第一次早晨去問安的時候,劉宏卻尚未起床,身邊的內(nèi)侍出面,攔住了劉照。
????劉照心道,這會兒已經(jīng)是辰中(早八點左右),自己的父皇尚未起床,想來是昨夜又操勞過度了。但是自己巳初(早九點)就得開課,沒法等下去。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直接在殿外,恭恭敬敬的向劉宏問了安,這才回去。
????然后等到劉照下午再去問安的時候,劉宏果然顯得非常高興,不僅留他一起吃飯,還叮囑他以后毋須如此多禮,不必每日都來問安云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