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宿舍,匯報了一下見面的情況。
趙林海道:“老師可真有意思,《射雕》9月就開拍了!”
“9月就開拍了?”
“對呀,當(dāng)時新聞還有報道呢!”
廖高翔解釋了一下:“老師可能久居校園,不太了解外界形勢…”
“他可能連《射雕》換了出品公司都不知道…”
趙新問:“那…你一晚上毫無收獲?”
“也不是,”沈旭東說了張繼忠讓他寫評論的事情。
“估計是看到了討論度,覺得這是個宣傳利器…”
“大胡子這個人特別喜歡炒作!不是個好制片!”
沈旭東無所謂:“管他是不是好制片,別忘了給錢就行…”
趙林海告誡一句:“那你盡量不要寫有爭議的東西…”
沈旭東點頭:“嗯,我盡力!”
說到這,沈旭東想起了原創(chuàng):“…對了,三位哥哥,你們覺得我要是武俠小說,應(yīng)該圍繞哪個點?”
“武俠小說…”
“為什么想到寫武俠?”
好吧,武俠小說,包括通俗的言情小說,在戲文系學(xué)生們看來都是不入流的…
這沒辦法,武俠小說自誕生一來就這樣,尤其是民國時期,寫武俠小說是賤行。體面是屬于魯迅、胡適、王國維、李叔同、沈從文他們的。
最早一批給報紙寫武俠連載的人,多是吃不起飯的底層文人,付不起房租的酒鬼、賭徒、被趕出家鄉(xiāng)的人,本著“男人賣字,等于女人賣身”的心態(tài)賣字,拿到稿費感到倍受侮辱,發(fā)瘋似地趕快花完。
舉個例子,《火燒紅蓮寺》原著叫《江湖奇?zhèn)b傳》,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正宗武俠小說,作者是平江不肖生,寫完數(shù)十萬字,賺得第一桶金,悄然離開上海回湖南。然后小說斷更,雜志社只好請編輯代寫。
之后,平江不肖生由湘來滬,世界書局老板沈知方設(shè)宴款待,請他復(fù)出捉筆,不肖生拍拍錢袋說:今尚得生活,不再煮字療饑了。
意思是‘我現(xiàn)在有錢了,還他媽寫個屁的武俠’!
一直到胡金銓憑借《俠女》摘下戛納電影節(jié)技術(shù)大獎,武俠小說才算登上大雅之堂…
但大陸終究是看不上通俗小說的!
沈旭東解釋:“老師還有史航學(xué)長都建議我寫一部原創(chuàng)…我一下子就想到武俠了?!?br/> “為什么是武俠?你可以些其他與他類型的??!”
“這不是武俠熱潮嘛,而且前段時間我跟隔壁班的張甲申討論令狐沖,她說了一句‘你有本事,自己寫一本武俠’…搞得我很受傷!”
“…”
三人愣了一下…
確實,在很多人看來,你再怎么能言善辯,沒有作品撐腰,你就沒有資格點評…
趙林海猶豫了一下,然后開口:“其實武俠已經(jīng)沒什么好寫的了,你看,兵荒馬亂的王朝末年或暗流涌動的宮廷斗爭,江湖仇殺牽扯武林陰謀、武林男女愛恨糾葛,總體上看脫不出這個框架…”
廖高翔也道:“老武俠小說里,經(jīng)常是上一代大俠,放過了某賊人,然后賊人卷土重來殺了大俠全家。新一代少俠力斬仇人,然后退隱江湖,江湖上緊接著就起來一群壞人,繼續(xù)陰謀詭計…沒什么意思!”
趙新補充:“除非你能把朝堂跟武林結(jié)合在一起…”
“結(jié)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