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意打定,俞宛秋第二天就去了老太君所居的樂壽堂。
威遠侯府占地很廣,從后面的山水園到前院的樂壽堂要走好一會,而樂壽堂還只是居中的房子,屬于侯府主院西路三進房屋中的第三進。至于俞宛秋所住的地方根本不在主院范圍,屬于侯府的后花園。
西路第一進房屋住的是現(xiàn)任威遠侯沈鵬和他的妻妾子女;第二進的正房住著沈鶴一家人,兩邊廂房分別住著沈鷗和沈鸛兩家人;第三進的正房便是老太君所居的樂壽堂,兩邊廂房住著兩位老姨太太,和老太君寵愛的幾個孫女兒。
從房屋的分配上也可看出古代社會的嫡庶、長幼之別,沈鵬是嫡長子,所以承襲了威遠侯爵位,獨占了西路第一進院落。二弟沈鶴雖然辭官在家,可他也是老太君所生的嫡子,不僅掌家理財,還住了第二進的正房。三弟沈鷗是妾室所生,即使已做到了從三品的督察院副督御史,也只能住廂房。據(jù)說沈鶴幾次要把正房讓給沈鷗,沈鷗哪敢僭越?姑且不論庶出,論排行他也是弟弟。
俞宛秋初進府時,因為身體極差,需臥床靜養(yǎng),老太君特地讓人傳話,不要她請安。她一來有孝在身,二來也怕過病,便也知趣地不在樂壽堂露面。直到病徹底好了之后,才每逢初一十五去應(yīng)一下景。
蘭姨對此頗有微詞,覺得姑娘不夠殷勤,若能每天請安,討得老太君的喜歡,在沈府的地位必能得到改善。
可惜俞宛秋是從現(xiàn)代穿越過去的人,實在厭煩每天磕頭作揖那一套。何況她也不認為每天請安就能改善地位,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呢,因為她有種感覺,老太君并不樂意見到她。
其實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找到問題的癥結(jié)所在。俞宛秋的嫡母沈娟是老太君的獨生幼女,說心頭肉都不過分,沈娟嫁給俞慕凡是地地道道的下嫁,嫁了之后就離開京都繁花之地,跟著他輾轉(zhuǎn)各處官衙。在老太君看來,她女兒為俞慕凡做出了巨大的犧牲,俞慕凡卻納妾生女,辜負了她女兒的一腔癡情。<>
若俞宛秋是沈娟的親生女,自然能得到老太君的憐愛,可她是妾生女,和老太君不僅沒有任何血緣關(guān)系,還提醒她一些她不愿面對的事實。
文瀾閣事件發(fā)生到現(xiàn)在快一個月了,俞宛秋還是第一次走出山水園,一路上免不了被人指指戳戳。她決定到樂壽堂后當(dāng)著眾人的面把這件事解釋一遍,信不信由她們,她只解釋這么一次。
從穿堂繞到樂壽堂前院,正要上臺階,差點被一個慌慌張張從里面沖出來的仆婦撞倒了,俞宛秋扶住她時問了一句:“怎么啦?”
她匆匆回說:“老太君中惡了,要去傳大夫?!?br/>
俞宛秋腳下略有遲疑,還是提著裙子上去了。
一屋子兵荒馬亂,沈老太君躺在她平時靠坐的榻上,眼歪嘴斜,明顯的中風(fēng)癥狀。
二太太緊跟在俞宛秋后面趕來,一進門就嚷著:“怎么還讓老太君躺在這里?何太醫(yī)就快來了,快抬到里屋去?!?br/>
俞宛秋在現(xiàn)代時學(xué)過一些急救知識,其中就包括中風(fēng)病人的急救,她還記得其中最關(guān)鍵的一條是:千萬不要搬動病人!
于是她搶過去說:“不能動,這個時候隨便搬動會壞事的?!?br/>
二太太一心只惦著病人,根本沒注意到屋里還有這號人物,這時聽到她居然敢駁自己的話,又是好氣又是好笑,也懶得搭理她,厲聲命令仆婦抬人。
人命關(guān)天,俞宛秋也豁出去了,攔在老太君面前說:“真的不能搬,二太太若不信,可以問問府里的老人,肯定有人懂這個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