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亞圣世家
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蒙學司侍郎聞言,原本一直微笑的表情變了。
周圍也是一片嘩然。
“他……他剛剛說什么?”
“林柯公子,你剛剛一定是說錯了,對不對?!”
“圣皇在上,林柯竟然在質(zhì)疑!”
“那可是孟子之言!”
圍觀群眾一個個驚呼出聲,顯然是被林柯所說的話給嚇到了。
他們沒注意林柯所說的后面的話,聽到林柯前面的話就已經(jīng)被嚇到了。
林柯,竟然在質(zhì)疑圣道?!
人家孟子,糖糖儒道第八境亞圣級別的存在。
人家說了,意志就是需要苦難磨煉,精神就是需要苦難洗禮的。
就連蒙學司侍郎都驚呆了,說不出話來。
而林柯見狀則是搖了搖頭,再度開口提醒道:“我說了,苦難并不值得歌頌,我們要歌頌的,是經(jīng)歷苦難而心志不變的強者?!?br/>
“孟子之道無錯,只不過他忽略了人在苦難中起到的作用。”
“是人自身的意志拯救了自己,而不是苦難拯救了人!”
“當今天下,或者說古往今來,被苦難折磨者有多少?最終成就者有多少?”
“孟子云:舜發(fā)于畎畝之中,傅說舉于版筑之間,膠鬲舉于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于士,孫叔敖舉于海,百里奚舉于市。”
“然,畎畝之中為何只有舜發(fā)?版筑之間為何只有傅說舉?包括魚鹽、士、海、市……天下眾生何其多?為何僅有幾人崛起?”
“既然要歌頌苦難,為何還要給予百姓安居樂業(yè)?為何還要讓天下一統(tǒng)?豈不是兵荒馬亂、民不聊生、哀鴻遍野的更好?”
說到這里,林柯再度總結(jié)道:“所以,苦難并不值得歌頌!”
這也是后世人的想法。
很多人的崛起、成功,都不是源于苦難,而是在承受苦難之前所收到的教育、環(huán)境影響、幸福程度和愛等等。
那些才是真正讓人度過苦難并崛起的內(nèi)核因素。
至于孟子……
林柯的觀念一直很清晰。
不唯上、不唯書、只唯實。
圣賢之所以也圣賢,或是因為他們的貢獻、或是因為他們的品德、或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學說等等。
但是,這絕不代表他們說的都是對的,也不代表他們掌握的就是真理。
如果因為他是孟子林柯就不敢質(zhì)疑,那這世間就不會出現(xiàn)進步了。
所以,孟子說的雖然有道理,但是也有問題。
而這種問題,恰恰就是前人的局限性所在。
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,更多的是一種基于已經(jīng)發(fā)生的事情的經(jīng)驗總結(jié),對于其中的分析略有誤差。
不能因為局限性而否定先賢的認知,但是也不能因為他是先賢而覺得人家一點錯沒有,百般維護。
當然了,這種思想不是誰都有的。
特別是當今大魏圣朝這種時代,愚民到處都是。
雖然沒有傻到信星座的地步,但是還是很容易產(chǎn)生盲從、迷信的事。
比如這個時候,全場人都被他震懾了。
甚至于京城里的眾多大能也被嚇到了。
“這個小子,他在說什么?!”
“那可是亞圣級別的先賢之語!”
“他在否定孟子的圣道?!”
“不,不是全盤否定,這或許是孟子圣道的補充也說不準。”
“他難道要開啟圣道之爭?”
“不可能,未到第五境大儒境,連圣道的威壓都承受不住,就是第四境書生境也不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