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龍港的朱雀街并不靠港,更靠北山內(nèi)陸一些,街道南北筆直,跟全國所有的朱雀街一樣,都是跟子午線平行的。
街道兩邊的鋪面、物業(yè),只有掛老字號的才是真正的底蘊深厚,往往都是殺龍港某些特殊地盤的真正地主。
其余周邊擴建起來的屋舍,甭管看上去多么富麗堂皇,確認產(chǎn)權的時間,有的可能連十年都沒有。
在這里,傳家的物業(yè)想要交易產(chǎn)權,是需要拿出兩百多年前的“田骨”,因為只有這一份“田骨”,是真真正正不用理會殺龍港行署、殺龍港市舶司、南海宣慰使府。
因為早在兩百多年前,文帝李世民還活著的時候,這份“田骨”,也就是土地所有權,就已經(jīng)得到多方巨頭的確認。
皇唐天朝在邊疆區(qū)和海外領土的財產(chǎn)權演變,就是基于這一份“田骨”。
后來人想要折騰,就比較麻煩,因為在貞觀88年前后,為了爭奪利益,諸多豪門基本上就是互相扯后腿。
馮家在曾經(jīng)的寮國故國,還曾經(jīng)扶持過小國主,但是后來李景仁為首的“交州幫”根本不認,因為只要不認,那么就還沒有“合法化”,那自然是“寶物有德者而居之”,什么叫有德?
誰的船大,誰的炮猛,誰的人多,誰就有德!
“廣交會”內(nèi)部在南海的爭斗,在貞觀88年前后,打得比東海激烈多了。
最出名的事件,就是馮盎之子馮智戴,一口氣采購了三百門二十斤炮以及一百五十門三十斤炮。
李景仁自然也不甘示弱,他是交州都督李道興的嗣子,本就是皇族身份,再加上當時在揚子江頗有門路,也拉幾百門炮出來,根本就不是個事兒。
兩個地方寡頭,都不缺錢,也不缺炮灰,互相都是假扮海盜,前后互毆七八年,滅國二十六,整個蒼龍道南北的小國家,盡數(shù)覆滅。
但是收益是豐厚的,而這份收益,也是引爆貞觀88年第一次內(nèi)戰(zhàn)的導火索。
而這一年距離文帝李世民駕崩,連五十年都不到。
最后的結果,就是南海范圍內(nèi),定下了一條規(guī)則,那就是“先到先得”。
當然如何定義“先到”,又留下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口子。
但是至少這個規(guī)則定下之后,后續(xù)新增土地的所有權、經(jīng)營權,是得到南海宣慰使府及“廣交會”保障的。
在貞觀168年之前,這個體系就是這么運作。
只是,期間因為“廣交會”的海戰(zhàn)破壞力太高,皇唐天朝中央政府,在南海施行了“禁炮令”,民間武裝不得擁有十斤炮以上規(guī)格的火炮。
于是蒼龍道南北,至今只有官軍才有二十斤炮、三十斤炮,至于更大更先進的火炮,北蒼省在殺龍港只有兩門。
在諸多海盜的傳說中,揚子江上還有更厲害的火炮,一炮就能干挺一艘“八八”運輸艦。
但只是傳說,“禁炮令”之下,誰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這個。
畢竟,就現(xiàn)在的世面,唐軍手握橫刀,就能輕松鎮(zhèn)壓所有不服者。
冠軍侯程處弼在蔥嶺大開殺戒之后,前后起來造反的漢、胡諸城、部、寨、洞,沒有一萬也有八千,但根本不成氣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