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太子是個孝順孩子
再等過了幾天,到了冬至,景泰帝帶著文武大臣一大清早的就去郊外的圜丘祭天了。
本來皇太子也要跟著的,
但已有經(jīng)驗的景泰帝深知祭天的辛苦,不忍心折騰兒子。
說到底,朱見濟還不到六歲,前段日子更是得過大病,就算目前活蹦亂跳,可也不放心讓他出宮吹冷風。
到了正月,朱見濟還要跟著自己上早朝,現(xiàn)在能休息就多休息。
反正以后的機會多的是。
景泰帝糾結一陣子后,還是把老婆孩子留在了宮里。
沒有了好爸爸,陪著他媽杭皇后吃了頓餃子散了一會步,又去文華殿向老師們學完了書法,沒有事干的朱見濟無聊的在宮里烤火。
唯一的好消息是曹吉祥已經(jīng)被處決,抄家還抄出來了不少金銀銅錢和幾摞大明寶鈔,可見這老太監(jiān)著實的撈了不少油水。
難怪去了司設監(jiān)后就受不住那兒的清湯寡水了。
雖然這年頭的白銀還沒有正式成為流通貨幣,但在民間已經(jīng)流傳的越來越廣泛了,特別正常人都知道所謂的寶鈔只是紙做的,唯有貴金屬才能保值。
所以大明寶鈔這種從洪武年間就發(fā)行的紙幣迅速貶值,朱見濟了解到,現(xiàn)在一張“一貫”的寶鈔,能兌換到的銅錢不過銅板二文。
但又因為大明法律明確規(guī)定,在某些商業(yè)稅上繳納的必須是寶鈔,所以在民間竟然詭異的興起了“兌鈔”業(yè)務。
便是收集別人手里貶值的寶鈔,賣給需要用寶鈔來繳稅的小商販。
曹吉祥積攢的寶鈔基本便是用于此途。
甚至還有不少人在做這生意。
朱見濟覺得這樣不好。
紙幣只是方便商品流通的產品,金銀才是真正的一般等價物。
如今大明寶鈔貶值越來越嚴重,朝廷還死守傳統(tǒng)找民間以寶鈔代稅,明顯不利于國家財政收入。
朱見濟作為太子,是自覺有義務給朝廷創(chuàng)收的。
即便太祖高皇帝在上,后代子孫不好意思把他老人家辛苦弄出來的寶鈔直接扔垃圾桶里,但能少發(fā)點就少發(fā)點。
國庫里收些用不上的廢紙干嘛?
難不成只有寶鈔才能配得上皇家的屁股?
朱見濟決定這件事就放到自己的第一次早朝上講吧,給那些大臣秀一秀操作。
而景泰帝那邊,為了表揚朱見濟“辨別忠奸”的行為,特批把這些抄出來的錢分了一半給太子私庫,算是讓兒子發(fā)了筆小財。
可惜的是剛剛被朱見濟嫌棄的寶鈔也分了一半給他,讓太子的小金庫實際收入縮水了不少。
好在金銀數(shù)量不少,靠著曹吉祥這位臭名留青史的太監(jiān),朱見濟總算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。
起碼等盧忠當真投靠,他是發(fā)得起工資了的。
朱見濟摸著賬本,心情愉悅。
馬沖也是跟著在旁邊陪笑,跟著太子一塊好心情。
這回倒也不是全然的拍馬屁。
畢竟馬沖又一次見識到了太子的聰明才智,還學了點數(shù)學知識。
因為在小金庫進賬后,高興的朱見濟突發(fā)奇想,找了馬沖過來問咸陽宮眼下具體有多少財產。
結果馬沖一問三不知,在溫暖如春的室內驚嚇出了一身冷汗,跪下地上連連給太子磕頭認罪。
雖然作為一名知識水平過低的宦官,馬沖根本沒接觸過算賬這東西,但太子想知道的他卻答不上來,這就是當奴婢的罪過。
朱見濟等著他磕了一會,才免了他的大禮,也算是認識到了自己手底下到底有多少歪瓜裂棗。
即使朱見濟前世不過一區(qū)區(qū)打工人,可也是經(jīng)歷過社會磨練的。
咸陽宮,乃至于整個大明朝,就相當于一個巨型企業(yè),如果身邊的人連賬都算不清,代代相傳的企業(yè)老板就要把公司玩破產了。
難怪大明最后會死在財政問題上。
意識到這個問題后,朱見濟打算親自動手,調教出整個大明的第一批會計。
以最新到賬的吉祥臟款為例,朱見濟好好教了馬沖一把,什么叫做真正的算賬。
收支明細,筆筆清晰。
表格分類,件件分明。
又從咸陽宮的宮人里挑選出五個機靈的,加上馬沖,太子殿下強迫他們把九九乘法口訣印刻到了靈魂深處,并且教會了六人如何使用算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