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開始讀武俠小說以來,我一直有一個觀點:武俠小說當有三部分組成,即武、俠和小說,然而重要性卻應該反過來,即首先是小說,其次是俠,最后才是武。好的武俠小說應該是三者齊俱。
任何小說,武俠也好,言情也罷,還有其五花八門,種類繁多的各類題材,它們都是小說,題材只是載體。小說就要有它的特質,即塑造各式各樣的人物,和表現(xiàn)復雜多變的人性,如果沒有了這點只能稱之為故事。記得武俠大師古龍說過一句話,原話已記不清了,只記得大意。他說既然情節(jié)都已經(jīng)寫盡,何不寫寫人性,人性是寫不盡的。因此他才有了一些故事并不復雜,然而依舊精彩絕倫的作品,就是因為他把人性的細微隱秘之處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再來說一說俠,一些讀者,甚至一些作者簡單的將武俠理解成了快意恩仇,叱咤江湖,這是片面的。早在兩千年前,太史公便為游俠立傳,稱他們“其言必信,其行必果,已諾必誠,不愛其軀,赴士之厄困,既已存亡死生矣,而不矜其能。羞伐其德。”
我的淺見:俠是一種慈悲之心,小到扶危濟困,大到為國為民,想他人之所想,急他人之所急。若失了這些武俠小說便失去了靈魂,只能稱之為武打小說了。
最后才是武,精彩的武打,神奇的武功,也是武俠小說的必要之處。
武俠小說之所以沒落,固然由于金庸,古龍,梁羽生等大家高山仰止,不可逾越。同樣也因為一些作者或者是因為理解片面,或者是因為筆力不逮,將武俠小說寫成了武打小說,有的武打小說也算不上,只能稱之為武打故事。這才讓讓一些讀者興趣全無,導致武俠小說的漸漸沒落。
來17k已經(jīng)兩月有余,選擇武俠也是因為這個題材最為熟悉,其它題材閱讀較少,不敢輕易嘗試。同時,又為圓了以前讀金庸等大師作品時的一個念想。因有工作在身,每日只能閑暇時間為之,日更字數(shù)較少,每日只兩千余字,又時常斷更,不為喜歡快節(jié)奏的讀者所喜,雖為無奈之舉,亦深感歉意。
寫作此書,不為它念,若能塑造一兩個鮮明形象,描寫人性之時能使讀者稍有觸動,余愿已足。
初作長篇,筆力難免有所不逮,望讀者書友原諒,也請多多指教。
20215月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