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王離請飯
王離對于趙泗口中的大海分外向往。
這個時代的大多數(shù)人沒有見過大海,王離亦是如此。
他打小就在關中長大,見過最大的也無非就是湖泊罷了。
漫無邊際的大海,如蛟龍一般的大魚,長了八條腿的章魚,這些都是他從未見過的景象。
他只能通過趙泗的描述來在腦海之中想象。
古人的娛樂較為匱乏,看熱鬧都能看半晌,更何況是從未見過的大海,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趙泗敘說各地風物,王離聽得也十分入迷。
直至,太陽緩緩西斜,天色漸晚,趙泗才停下了描述,王離依舊意猶未盡。
一個下午的時間,軍匠們也終于制造出了和長直轅犁等比例的長曲轅犁。
因為體積重量過大,依舊需要用兩頭牛來進行牽引。
相比較于長直轅犁,長曲轅犁吃土更深更牢固,耕出來的痕跡更均勻。
同樣使用兩頭牛進行耕種得情況下,速度明顯更快,而且耕牛的步伐也明顯更加輕松。
等到長曲轅犁一個來回過來,傳統(tǒng)的直轅犁才剛剛走了三分之二。
速度上來說節(jié)約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,更加省力,對耕牛的體力消耗更少,制作成本差不多一樣。
這就夠了!
僅僅這些就足以將長直轅犁掃進歷史的塵埃了。
“嘖,還以為曲轅犁一出大殺四方,起碼得節(jié)約個一半的效率呢…”趙泗搖頭失笑。
一旁正在滿臉笑容聽著軍匠們贊嘆的王離聞言偏頭看過來開口說道:“吃土更深更牢,又不累耕牛,制造所用木材差不多一樣,速度還快了三分,這曲轅犁還有不足?”
“足了足了……”趙泗笑了起來。
對于古人而言,提高三分之一的效率已經(jīng)算得上大提升和跨時代的發(fā)明了。
古代不可能如同現(xiàn)代一樣,一個新的東西直接導致生產(chǎn)力提高數(shù)倍。
事實上直至清朝,良田耕種得小麥平均畝產(chǎn)也只能達到兩百斤。
對比秦朝,提升也并沒有很大。
糧食產(chǎn)量大跨步的提升,還得是化肥農(nóng)藥出來以后。
不然,再怎么堆肥也好,頂破天也就一畝地收成個三百多斤,還得天時地利人和。而且根本無法擴大規(guī)模。
王離很是興奮,畢竟這件東西再怎么說也是自己督促誕生,按道理來說他是有三分功勞的。
而且涉及農(nóng)具,可能會引起始皇帝重視。
王離即刻派人去將剛剛實驗過的長曲轅犁封存起來,打起來報告。
這玩意按理是交給地方政府,然后地方郡縣進行核對,確定效果以后核定獎勵。
但誰讓王離是三代?
作為大秦唯一一個徹侯的親孫子,王離是可以直接上報朝廷的。
甚至于夸張一點,可以讓他爺爺親自去找始皇帝私底下說。
“我會上書報于陛下,放心,你的功勞我不會私吞。”王離顯得十分大方。
“不過陛下眼下正在大巡天下,如這般事情,只能等到陛下回轉(zhuǎn)咸陽以后再論功行賞。”王離解釋了一下。
始皇帝大巡天下并非就不理政務了,事實上,始皇帝大巡天下期間,會隨身帶一批心腹,蒙毅負責制定行程規(guī)劃,天下大小事,皆入始皇帝駕攆之中。
而咸陽留下的官員則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應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