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可能是過度悲傷動了胎氣,莫志剛走后不久,張媛早產(chǎn)下一個女嬰,這孩子只有四斤多,兩口子給她起名叫春花。在當時的醫(yī)療條件和物資條件下,這孩子應該很難存活,可她卻頑強地活了下來。
????張媛和李青山結婚之前,在李二嬸的陪同下,去了一趟李青山的家。這個家確實令張媛震撼的:一間歪歪斜斜的茅草屋,看起來搖搖欲墜,仿佛力氣大的漢子用手一推就能倒塌似的。屋里墻面是煙熏過的黃泥墻,墻角下堆著幾床補丁打補丁的破棉被。青山的幾個弟弟妹妹衣衫襤褸地坐在炕的一角。天已漸涼了,窗戶紙還到處透著風。。。。。。
????李青山的父母見兒子領著對象過來了,老兩口便依舊重復著不知說了多少遍的話語:
????“家里只有青山是掙現(xiàn)錢的,他是老大,哦他是老大,他結婚后一定還要養(yǎng)家,還要養(yǎng)家!糧食、吃菜不用他管,但每年要給我們一年的吃鹽的錢,一年的做衣服的錢。。。。。?!?br/>
????此刻,張媛更加理解了家徒四壁的含義,也理解了李青山討不到媳婦的苦衷。她非但沒有選擇離開李青山,反而堅定了和他一起生活下去的勇氣。張媛認為,在這樣困苦環(huán)境下走出來的人,一定是個無比堅強的人!
????果如張媛所料,李青山非常能吃苦。他感謝張媛不嫌棄他的家貧,他拼命工作,盡自己所能不叫張媛受委屈。單位的房子分下來了,他立馬上山砍來樹枝把小院圍了起來,他還自己動手打了炕桌、板凳等簡單家庭用具,家務活他也主動替張媛分擔。
????李青山是知足的。結婚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,脫下的衣服有人給洗干凈,回家就有熱乎飯吃了。妻子張媛還很會精打細算過日子,也很孝敬老人,志剛父母的的贍養(yǎng)費都是張媛主動給,不用李青山操心。
????這期間,張媛還學會了給小孩做衣服、做鞋,這樣可以省下買衣服買鞋的錢。她還養(yǎng)了幾只母雞,這樣就可以省下買雞蛋的錢。他們還將小院的一部分種些時令蔬菜,又可以省下一部分買菜的錢。她有她的打算,自從到青山家看到青山家的陳年破舊的茅草房起,她就想一定要想辦法把房子翻蓋一下,那樣的房子怎么還可以住人啊?太危險了!她要將青山的工資省出一些,好盡快地幫助老人把房子建好。
????張媛把自己的想法和李青山說了,李青山很受感動,他更加勤奮地努力工作了。他也很有毅力,掃盲班學習一直堅持,進步也很大,能大致袢泮磕磕地讀報了。一九五七年她和張媛第二個孩子女兒夏花降生時,他被提拔為車間主任。不久,又被單位選送到本鋼黨校脫產(chǎn)學習。
????到黨校學習本是件好事,可卻愁懷了李青山。原來這黨校校址在市內(nèi),離家里很遠,青山需要住校學習。自己一走,張媛一個人帶著3個幼小的孩子可怎么過啊?別的還好辦,只是這吃水問題不好解決啊。
????原來這片礦區(qū)住宅都沒有自來水,吃水靠幾口大井的水維持,各家都是到離自己家最近的大井里去擔水。家家都有個儲水的大水缸,都有擔水的大水桶和提水的小水筲。小水筲就是小水桶,因為井很深,一般都有5米多深,井的直徑大約一米多一點,而且越往下越細,到井底的直徑也就不到一米了。人們都是把小水筲用結實的麻繩系好,然后順到井下,然后再用力擺動井繩,小水筲就會灌滿水,再兩手倒換著小心地提上井面,再將這水筲里的水倒進水桶里,一個大水桶需要三水筲的水才能灌滿,也就是說,要擔一擔水回來,需在井前擺動六次小水筲。井臺周圍沒有圍欄,不小心就容易掉到井里。所以這危險又吃力的活,一般都是各家的男人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