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巍峨高聳的北岳恒山山脈自東向西,橫亙于華夏文明的最北疆,將大漠長風的雁北高原與人口稠密、繁華富饒的忻定盆地完全隔離開來,是三晉大地乃至整個北方最重要的一條天險屏障。
雁門關就位于恒山山脈中的勾注山脊,因地得名,這里原名勾注塞,自古所稱的塞外之地、昭君出塞,便是指得此處。
“三邊沖要無雙地,九塞尊崇第一關”。這處雄關依山傍險,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,故,又稱之為雁門關。
這里的地勢峰巒疊蟑、山崖陡峭,關墻雉堞密集,烽堠遙相呼應。
經(jīng)過歷朝歷代的大力營建,如今已將老營口、坷申池口、陽方口、東隆口、西陘口、匕樓口、大石口、石口、馬蘭口、茹越口、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,地勢十分險要,成為歷代兵家征戰(zhàn)之要地。
飛艮騎輕車將軍甘傲引軍退到的地方,便是古雁門關的北口,俗稱白草口,乃是雁門十八隘之一。
2
這里設有一隘兩堡,白草口居中,南為太和堡,北為常勝堡。這幾處軍事要地之間,全部都是連綿不絕的高大山脈。
白草口向南,便是雁門關主關的巍峨關城,關城之后是勾注山頂上的鐵裹門,越過鐵裹門再向南,便下了雁門山,進入寬闊坦蕩的定襄郡了。
雁門古關道在這些關城隘口之間蜿蜒穿行,北通塞外高原,南接中原腹地,在數(shù)千年的歷史中,始終為中原漢民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,戰(zhàn)時為軍防戍守之關卡,平日則是商家營輸之必經(jīng),行人往來之通衢。
自云中大營淪陷、諸軍倉促南撤以來,這十幾日內(nèi)陸陸續(xù)續(xù)潰退到雁門關的勁離衛(wèi)、乾鋒軍各部約有五千余人。這些將士們丟盔棄甲,兵械不齊,戰(zhàn)力已不足原本的三成。
加上關內(nèi)原有的守軍,震山營中堅將軍蒼挺統(tǒng)領的刀兵五千,以及甘傲麾下的飛艮騎八千余人,這旗號五花八門、士氣低落的一萬多人馬,便是防守在南北縱深達六十里的雁門關內(nèi)的所有兵力。
而自雁門關再一路往南,直至中原腹地的黃河北岸,這廣袤起伏的千里山河之內(nèi),雖有六郡七十八縣,但除去晉陽郡和上黨郡駐守的區(qū)區(qū)幾千人,便再無重兵布防了。
根據(jù)斥候們傳回的情報,拓跋鮮卑大軍三日前已經(jīng)自云中大營開拔,十萬人馬浩浩蕩蕩直奔雁門關殺來,預計明日便可到達白草口。
甘傲與蒼挺將手中可用的這點兵力仔細來回扒拉了數(shù)十遍,深感敵我實力懸殊太大。只是二人皆為統(tǒng)兵大將,如今異族南侵,守土之責在身,已然退無可退。
兩位將軍商量多時,決定依托山勢關形,設置了五條防線,進行層層布防、節(jié)節(jié)抵抗,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到各公府的援軍到來。
3
原乾鋒軍定北將軍劉進在突襲友軍、開關獻營之后,終于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步六狐淪所大將軍。
步六狐淪所身材不高,敦實壯碩,一張黑中泛紅的大臉上布滿了黃焦焦的短須,看起來相當威武彪悍。
他不像步六狐寄年一樣精通漢語,和劉進每講一句話,都要通過身邊的仆從來翻譯。
步六狐淪所在步六狐寄年和劉進的陪同下,先是騎馬在城中巡視了一圈,將諸軍大營的建筑、營房、軍械乃至兵器都細細揣摩了一番,而后在劉進的指引下來到乾鋒軍營地的中軍大帳。
步六狐淪所大馬金刀地在帥位上一屁股坐定,嘰里咕嚕講了一通鮮卑語,中間時不時穿插著幾聲大笑。
滿臉茫然的劉進陪著笑容耐心聽完,轉頭看向他身邊的翻譯。
那名仆從似笑非笑地翻譯道:“劉將軍,步六狐將軍對你的重情重義十分欣賞,他將向代王稟明云中大營發(fā)生的一切,保舉你為首領。女人,金銀,牛羊,將像云朵一樣鋪滿屬于你的草原?!?br/>
劉進大喜,趕忙起身答謝道:“感謝步六狐將軍的賞識,我只希望能與寄年姑娘成婚,今生今世再不回中原了。”
步六狐淪所聽完仆從的翻譯,哈哈笑著講了幾句什么。
仆從接著翻譯道:“按照你們漢人的說法,劉將軍以后就是步六狐將軍的妹夫。親人之間當然要互相關照,幾日后大軍南下,劉將軍率領你的人馬為先鋒軍,攻打雁門關?!?br/>
”步六狐將軍保證,只要拿下雁門關,劉將軍又是大功一件。到時候劉將軍想要什么,便有什么。”
劉進怔了一下,堆起笑容道:“劉進只愿與寄年姑娘在草原上長相廝守,不想再領兵打仗了,還望步六狐將軍體諒?!?br/>
步六狐淪所歪著脖子聽了仆從的翻譯,沉下臉來大聲說了幾句什么。
仆從干巴巴地轉述道:“沒有戰(zhàn)爭,就沒有功勞。沒有功勞,就沒有草原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