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黃粱一夢劍沖霄
劍州,南龍郡。
跨過了陽川大江。
人頭攢動,摩肩擦踵。
自陳清絕與祈嵐驚世一戰(zhàn),和李長風于大江下游洞天秘境里斬龍之后,陽川大江似乎成了江湖人士心目中的圣地。
一劍濟世,劍引風雷。
那是有目共睹,而李長風斬龍雖然沒有鬧出太大風波,做事低調,但那滔天劍光,兩岸目睹人群也是不少。
就算不知道發(fā)生何事,耽誤他們在酒桌放肆吹噓么?不耽誤。知曉一點風聲的,故作神秘掙足面子;不知曉其中門道的,添油加醋胡亂編造便是。
喝酒嘛,講究的就是一個盡興。
隨著越傳越邪乎,最后竟然傳出觀陽川大江可悟劍道的離譜說法。之前江湖中倒是有過類似的傳言,天乾東離陽川三座江湖共同的天下第一曹元罡觀江悟道,悟的非天道而是武道。觀潮起潮落看江浪拍岸,悟得一身磅礴拳意巍峨如山岳,一拳打得江潮倒退七百丈!
所以才有了陽川大江絡繹不絕人滿為患的現象。
南龍郡有一家出了名的青樓,名舞衣樓。
一名除了臉白凈以外,相貌無甚特別的中年男子三指握著小酒杯轉動著,靜靜欣賞著屏風后傳來的清澈柔和的琵琶樂曲。
身前桌上滿是美酒佳肴,男子也不動筷,任由一邊吐氣如蘭的清倌女子親手投喂。這屏風后的女子與身旁的女子雖不是花魁,但都是舞衣樓僅有的幾位花芙之一,在樓內地位不低。
男子低頭,左手持劍,右手握住劍柄往外一抽,劍光森寒。
劍鞘古樸,刻有一些繁雜的紋路。
劍身通體灰暗無奇,薄厚適宜,劍長恰好四尺,重四斤。
雙指在劍身“問春秋”三個字上緩緩摩挲,蘇一川不知心中該作何感想。再往外拔幾寸,劍身浮現出更小的八個端正字跡。
“山野故事,聽者春秋”。
蘇一川興味盎然地盯著八個小字,若有所思。
朱賀的千仞劍“剖山竭川,地不傾動”、蕭溫的登山劍“人間風月,淺嘗即止”、溫檸蔓的流采劍“靈臺清明,松間望月”再加上自己的這把問春秋。李長風都親自刻有八字劍銘,除了溫檸蔓的后半部分是盛夷前輩所提議的。其中的講究寓意,究竟是如李長風所言隨意為之還是別有用意,便不得而知了。
但是三師兄徐昊……
劍名山鬼,然而劍銘卻只有“君子藏鋒”四字,而且還是刻在劍鞘之上,這是為何?
干想無用,蘇一川也不去糾結,搖搖頭將劍收回劍鞘。
“先生,曲兒可還中聽?”屏風后面的女子聲音清靈。
“不錯。”
“可還有想聽的?”
蘇一川隨口道:“彈你拿手的就好。”
柔和曲音再度響起。
蘇一川滿足地大大打了個哈欠,靠在椅子上說道:“飽了。”
身旁女子停下動作。
蘇一川笑道:“不如剩下的你都吃了吧。”
女子嘴角噙笑:“先生說笑了,這可不合我們舞衣樓的規(guī)矩。”
見狀蘇一川搖搖頭不作強求,一家自有一家規(guī)矩,壞了規(guī)矩反而容易害了人家。
蘇一川摸了摸臉上那層自制的仿人皮面具,以假亂真的程度,自己很是滿意。
看來謝老教給自己的手段全都沒有生疏。
自那日問春秋到手之后,蘇一川知道了張懷玉已被玄禪寺的陳道生接走,至于陳道生如何尋到小劍宗這里的,蘇一川并不清楚,他甚至懷疑李長風與陳道生相識。
不僅如此,他還懷疑李長風與謝丹楓也是認識的,當初拜入宗門李長風或許是在說謊。
因為李長風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了解自己,像是知道一些他蘇一川的事情,而且言行舉止間總是相信他的眼界、見識,有幾分類似于與謝老相處的時候。
之前還未去陽川大江的時候,蘇一川總能在云青山的某個地方,瞧見小和尚張懷玉偷偷一個人抹眼淚,也不哭出聲,撅著嘴一臉委屈與倔強。
蘇一川知道,小和尚覺得自己破了戒,成不了佛,所以很傷心。
傷心不為其他,只是覺得辜負了師父的期望,只是怕師父陳道生對他很失望。
師父總苦口婆心地勸徒弟好好修禪,早日成佛,其實根本就無所謂,成不成佛的,隨心,徒弟開心就好。
徒弟總嚷嚷著不要成佛,成佛不好玩,其實很努力地守著戒規(guī)念禪,怕有負師父。
怎么成佛?不知道,師父讓我怎么做,我照做就好。
這就是玄禪寺的那一對師徒。
從某種意義上,在陽川,蘇一川就是張懷玉唯一的“親人”,小和尚被世道的壞人欺負怕了,誰也不愿意相信,來到陽川時甚至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再見到師父。
所以在看見蘇一川的那一瞬間,小和尚差點就不管不顧地大哭起來,對他而言那可是多少天里唯一的一個好消息,但他最終還是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