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玄都觀
江底傳來轟隆沉響,萬千青黃尖針猶如青黃魚群在江底游走。蘇一川微微招手,青黃“魚群”齊齊涌出,儼然一副魚龍潛躍的風(fēng)流氣象,破江而出,聲勢浩大,掀起陣陣?yán)藵思馔衅鹉局弁八腿ァ?br/>
這般驚人動靜兒,自然引起了附近過岸船家的注意,紛紛目光震驚。看著半空中那道仙氣飄飄的人影兒,更是膽戰(zhàn)心驚不明所以。
此后陽川滄北江附近還流出一個傳言,那撐船撐了十幾年的老孟船夫,曾載過江中龍王爺。
聲勢漸弱,問春秋在蘇一川身邊環(huán)繞一圈后回鞘,蘇一川緩緩回到木舟。
孟老頭嘴角微顫,抖動著雙手磕磕巴巴地道:“龍王,真的是龍王爺。”
蘇一川輕笑:“船家既然說是,那便是吧。”
不遠(yuǎn)處的一艘稍大些氣派些的船只上,一雙眼睛將此全過程盡收眼底。
“此子不過自在境修為,卻有這般風(fēng)流氣象,了不得。”
“閣主,你方才說他是來找你的?那要不前去一認(rèn)?”
“不急,他到太一閣還要些時日,你先回去便是。我處理完此行之事就趕回去。”
此時蘇一川眼神奇異,靜立船頭若有所思。
自己對劍招“平江”的感悟似乎更上一層樓了。
方才身輕氣輕,神滿意足,雖不是境界的精進,卻讓蘇一川受益匪淺。
天乾王朝那邊,佛家香火鼎盛,又分有南頓北漸兩派說法。方才情形,就有類似于佛家‘頓悟’一說,其中玄妙,用嘴說不出來,也就自己領(lǐng)悟得了。
在到岸邊之后,船家畢恭畢敬地將蘇一川送上了岸。天色正早,蘇一川打算直接順著大路步行至最近的城里。
陽川五州,只有宗門與世家。大大小小九流門派與各大豪閥世家魚龍混雜,自然而然十分默契地推動出了如今陽川的平衡微妙的局勢。
陽川無王,這是蘇一川曾困惑許久的問題
這么一處地域廣袤,資源物產(chǎn)富足的地方,恰好還正處混亂無序有待一統(tǒng),按理來說有地理優(yōu)勢的天乾王朝應(yīng)早早收入囊中才是。
被問及于此的謝丹楓曾冷笑著告訴蘇一川,不收入囊中就不是它的了?陽川明面無王,實則與附屬于天乾沒有什么區(qū)別,多年來陽川大到宗門興衰,小到地方秘聞,天乾都一絲不落地完全掌控著。況且東離想要越界將手伸至陽川,中間可是橫亙著天乾王朝這尊大佛。
反正無后顧之憂,天乾暫時也懶得去犯那前軍之險,與其說是懶得做,不如說是任其陽川自生自滅,好等待一個時機。至于納貢進寶之事,偌大陽川背地里從不會缺少這些便是。
謝丹楓告訴蘇一川,其實這不只是天乾對待陽川的態(tài)度,也是對其使的一種手段。
天乾前朝的盛元王朝國祚綿延四百多個春秋,開創(chuàng)出聞名青史的“貞景之治”,有很大一部分思想都傾向于道家黃、老之術(shù),只是天下太平后盛元雖內(nèi)用黃老,但也外示儒術(shù)罷了。
單說天乾對待陽川的手段,的確延續(xù)了盛元,以道家學(xué)術(shù)來給陽川撥亂反正,只是過去了這么多年,這一套對如今的陽川行不行得通,便另說了。
這么一細(xì)想,蘇一川才后知后覺惶恐發(fā)現(xiàn),那無名道人能瞞天過海從東離來到陽川做些背地里的勾當(dāng),是多么不易且驚悚!自己那一句“僅僅只是一個道士”的確可笑至極。
找了個客棧歇腳,蘇一川可算能休息了。
躺在床上,蘇一川目光盯著房頂放空,明顯心思不在此處。
自從在云青山山頂見到了那把插在山巔的古劍,蘇一川就不停地重復(fù)著一場奇怪的夢境,隔三岔五地睡不好覺,很是頭疼。
這種一直被某件事情牽扯住心神又不得其解的感覺,蘇一川很不喜歡。
在舞衣樓的時候,若是身邊有蕭溫與朱賀幾位師兄同行,那么對付鯨海幫就是手到擒來,根本無需與魚龍幫合作。
此次出行,之所以沒有讓溫檸蔓等人知道,是因為除了給小和尚報仇,蘇一川還要找一個問題的答案。
這個問題對他很重要,也是除了謝丹楓以外無人知曉的事情。
算上今年,蘇一川跟隨謝老已有十個年頭,自八歲起他就一路跟著謝丹楓,也是在八歲那年,謝丹楓讓他握上了劍。
依稀記得那年太京城小雨如酥。
少年與老人初次相遇。
謝丹楓揚言要教他手段,但不收他為徒。
流落街頭的蘇一川只問了一句話:“管飯吃么?”
謝丹楓啞然失笑:“頓頓管飽。”
……
然而八歲以前的事情,蘇一川莫說記不全,就連一丁半點也沒有印象,全然一片空白。
父母親人,出身身世,蘇一川一點記憶都沒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