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州一戰(zhàn),孫堅與劉表因為劉昊天的介入,并沒有打出真火,亦不曾覆滅與誰。但相互之間已生仇怨,日后終會有殊死一戰(zhàn)。
劉表領(lǐng)兵離去后,一路上,劉昊天便同孫堅閑聊起來。期間劉昊天說道:“冒昧問文臺一句,不知可否?”
“州牧大人與吾有救命解危之恩,盡管發(fā)問,文臺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,傾囊相告?!睂O堅說道。
“文臺可是真有在宮中尋到傳國玉璽?”劉昊天問道。
而聽到劉昊天問話的孫堅,臉色當(dāng)即不悅起來,只因劉昊天方才相救,也不好惱怒,忍著怒氣說道:“州牧大人也不相信文臺嗎?”
劉昊天搖搖頭道:“非是不信,而是不解,文臺也曾立下重誓,不曾尋獲傳國玉璽,為何,袁紹,袁術(shù)兄弟二人,就咬定文臺一定尋獲了傳國玉璽呢?文臺也不急于辨解,而是欲盡早回到長沙。這決定太過突然,更是令人匪夷所思,難免惹人懷疑?!?br/> “莫須有之名,解釋又有何用?只是圖費(fèi)口舌罷了。關(guān)于此事,文臺心中亦有疑慮?!睂O堅說道。
“哦,是何疑慮?”劉昊天問道。
“定是那袁術(shù),袁公路有意陷害。”孫堅說道。
“文臺何以如此揣測,汝二人之間可有仇怨?”劉昊天問道。
“可以說有,亦可以說無,但吾想與此事脫不開關(guān)系。州牧大人亦知,吾為先鋒初戰(zhàn)汜水關(guān),袁術(shù)卻聽信讒言不交糧,致使吾等無糧可食,軍心慌亂,為華雄所敗,回營之后,吾便回報與袁紹,袁紹便當(dāng)面斥責(zé)了袁術(shù)。”
“而袁紹為庶出,袁術(shù)為嫡系。身為袁氏嫡系的袁術(shù)當(dāng)著吾面被庶出的袁紹訓(xùn)斥,恐心有怨恨,而遷怒與吾,方才要想出此法,借袁紹之刀滅殺于吾。”孫堅將心中猜想于劉昊天說了一番。
劉昊天聽后點(diǎn)點(diǎn)頭說道:“想來應(yīng)是如此,袁紹為聯(lián)軍盟主,兵多將廣,以勢,以義壓汝,若他不信,辯與不辯確實無意?!?br/> 若非,傳國玉璽早在他的手上,劉昊天也段不相信孫堅所言,畢竟據(jù)史料記載,孫堅確實在救火皇宮之時于水井中打撈出傳國玉璽來,因他麾下將士是袁紹同鄉(xiāng),便告知袁紹此事,在袁紹質(zhì)問下,有些心虛才要急會長沙,以待他時稱帝為王。
現(xiàn)在劉昊天想不明白的是,既然孫堅手上沒有傳國玉璽,為何還要言他身藏傳國玉璽之事?還是真如孫堅所言,袁術(shù)因怨恨所致?劉昊天覺得事情并非這么簡單,恐另有蹊蹺,只是此刻卻有些想不通罷了。
又走幾日便到了孫堅治地長沙,他欲設(shè)宴款待劉昊天,報答救命解危之恩。但劉昊天卻借口,治地事務(wù)繁忙急需歸去處理,不便久留,便與孫堅辭別,踏上歸途。
辭別孫堅后,于歸途中,劉昊天向郭嘉說起了自己心中的疑問:“之前孫堅在旁我也不便多說,其實昔日劉辯登基之前,蹇碩便將父皇遺詔,與傳國玉璽都交到了我的手上,所以我相信孫堅并沒有私藏玉璽,恐被人陷害,只是我想不明白,難道此事真的就是袁術(shù),心有怨恨而為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