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初的恐慌氣氛稍稍過去之后,隨著沒有更壞的消息再傳來,京師也開始逐漸平靜下來。畢竟日子還要繼續(xù)過下去,大明朝曾經(jīng)歷二十萬精銳一戰(zhàn)盡沒皇帝都被人抓去了的慘事都挺過來了,兩次被人打到京城下的事都有過,區(qū)區(qū)遼東失陷又算得了什么,初始的那一陣恐慌情緒過后,這件事造成的負面影響也開始迅速降溫。
隨著皇后人選確定,大婚也開始進入正式的流程。
按照《禮記》規(guī)定,結婚要經(jīng)過六禮,即: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。皇帝也一樣要遵守,只不過比一般人家更隆重一點,也不出宮,只是派臣子代勞拜堂洞房之外的大部分禮儀。
作為皇帝和普通人不一樣的是,他首先就得去祭告天地和宗廟。祭告天地是勛貴中的頭號和二號人物英國公張惟賢和成國公朱純臣,武清侯李誠銘負責祭告宗廟。
折騰勛戚的時候,他也免不了自己被折騰,還得等著他們來回報。
看著大隊中的武清侯李誠銘消失在視線,朱皇帝的思緒不由有些放飛。李家這一家人,仗著萬歷他娘在萬歷朝橫行無忌,到了現(xiàn)在都沒收斂多少,一直都讓他覺得不爽。前陣子是惦記著遼事把這小角色給徹底忘了,現(xiàn)在看到李誠銘,就又一次惦記上了李家的園子。
自弘治皇帝之后,“非軍功不得封爵”的洪武制針對皇后家族已經(jīng)失效,皇后的父親一般都會受封伯爵。外戚的爵位一開始就是不世襲的,不過萬歷他老娘李太后太強勢,不光武清伯變武清侯,還硬是把個非世襲爵位傳了下來。這個武清侯所修建的京師最奢華的宅院,在另一時空后世緊緊地與水木大學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,有名得很。出于對水木大學的向往,朱皇帝老早就想自己辦個水木大學了,李家的財富和園子,在這個世界只會更早地攤上上交國家的命運。
在納采之前,內(nèi)閣遞來了消息,他們詢問該給國丈封個什么官爵。畢竟是堂堂的國丈,總不好還是個白身。
朱皇帝并不喜歡這種濫賞之風,本來一開始是傾向于要恢復洪武祖制的,不過他很快又想起萬歷他老娘的娘家李家現(xiàn)在還是侯爵,他不給自己的老丈人封個伯爵爵位,會讓人覺得他不喜歡皇后,也會顯得自家老婆低人一等,而現(xiàn)在就一刀把李家的封爵也取消,就有違背封建社會的孝道,對自己不利。
琢磨了一會后,朱皇帝最后還是給張國紀封了個伯爵,賜下了一個去年被抄家的太監(jiān)的豪華大宅,他也不是圣人,別人可以胡作非為,他為啥要守規(guī)矩。何況不過是個非世襲爵位而已,李家那也不是世襲的爵位,到了他這兒更不可能還給李家維持這個封爵。
翻了翻歷史資料,朱皇帝發(fā)現(xiàn)另一時空的天啟大概是很不喜歡自己這老婆張嫣,始終沒給張國紀封爵,官位也不比給他生了個兒子的范慧妃高,還是崇禎給這位倒霉的國丈封了個太康伯。天啟朝可是連魏公公家都有人封了爵位,堂堂皇后明面上的地位竟然都不如一個太監(jiān),和一個妃子平起平坐。
朱皇帝也下旨表示大婚禮儀要一切從簡,能省就省。不過,這些當官的和太監(jiān)們都盯著太倉里那么多的銀子在,誰也不愿意真簡辦。禮部和翰林院一直在議定的大婚禮儀,搞出了一大堆繁瑣無比,最重要的是能坑錢的項目。
好在朱皇帝有外掛給的資料在手,拿出了大明各代皇帝婚禮流程,直接砍掉許多繁瑣的禮儀和不必要的花費,沒讓這幫人坑自己坑得太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