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下起來淅淅瀝瀝的雨,張清和捧著從文思閣取來的修行法研讀。
早課和晚課每天二選其一,長安塾還是重于培養(yǎng)學子的自主修行能力。
在靈視之中,窗外不出所料,外魔張牙舞爪,偶爾樹木與樹木之間的伸出的觸手扭打一團,血肉橫飛。
真是一出好戲。
張清和起先居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。
這不僅與神魂的增強有關系,也是他對于這些東西態(tài)度的轉變。
畢竟生活就像那啥,既然無法反抗的話,就只能享受了。
至于遁法,他隨意挑了一門《流云遁》。
這門遁法的特點是飄逸靈動,難以捉摸。
主要是比較帥。
歸元期以下的遁法不過是運用靈元進行的提縱之術,雖然能短暫滯空,但終究不是化虹御空。
既不必溝通天地,也不必引動神明,不在他視作會帶來生命危險的知識范疇內。
況且道基的玄境遁法各有優(yōu)劣,卻相差不大,強不強只在道基這一個版本,帥不帥可是一輩子的人設。
他可不想像孟天尊一樣行走天下的時候被取個莽金剛的諢號。
不過這暫且不急,修行的重頭戲還在于《星宿養(yǎng)器小法》。
這本功決的第一步,也是修行它的重中之重,便是將神魂寄托異寶,使之成為自身的本命物。
換作旁人,在無人護道的情況下這是極為危險的。
異寶雖然千奇百怪,不盡相同,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來源,便是高天之上那些位格極高的邪物,它具備高位格造物的一切特性。
雜冗的知識、亂流的嘶吼、難以理解的狀態(tài)……
張清和表示要科學修仙,于是他把正道修士煉制靈器看作了一個降維的過程。
所謂殺死異寶的活性,便是將四維的異寶煉作三維的靈器,以便于修士能夠安全使用。
而邪道修士也很好理解了,他們走的是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為了能夠直接使用高位格的異寶,他們將神魂入主異寶之中,在這個靈肉二重性顯著的世界里,運用唯心的力量,在抵抗侵蝕的過程里達到一種共生的平衡,這種平衡極其脆弱,需要有極其精妙的控制力。
這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可以說,神魂,或者靈魂、精神,是人類獨有,寄托在三維軀體里的四維力量,只有四維才能與四維相接觸。
要論證這個觀點很簡單,可想而知,四維空間是在三維空間的基礎上加上一根時間軸,直白點說,四維空間內沒有現(xiàn)在、過去、未來的概念,所有事情既是始也是終,狀態(tài)恒定。
換作洪荒流的網(wǎng)文,四維生物便被稱為大羅金仙,當然,這個世界的四維生物們可沒那么友好。
而意識或者說神魂能夠設想到未來的任意一種情況。
比如某某在某日將會被斬首,或者某某在那日不會被斬首。比如某某在某日會在地上撿到二兩銀子,又比如某某在那日不會撿到二兩銀子——這是意識作為四維力量的體現(xiàn),我們能在事物發(fā)展之前,就設想無限重事物的結果。
但是我們又無法料定某某究竟會不會被斬首,或者某某不僅不會被斬首還能拿著每天撿的二兩銀子去勾欄聽曲兒——這是我們作為三維個體的局限,我們能勘測到事物的無數(shù)種發(fā)展脈絡,卻只能身不由己地按一種方向前進。
中天大界修行的第五境被稱為惟一境,也就是能夠略微打破這種局限,讓靈與肉緊密聯(lián)系。有感應天機,料敵先機,舉手投足之間,談笑殺人之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