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時辰后,沈若蘭步履輕松,心情愉悅的從醉花陰出來了,懷里還揣著一錠沉甸甸的大銀。
呵呵噠,發(fā)財了,她可以盡情的買買買,往后也不用在為錢財的事兒發(fā)愁了。
剛才她已經跟紅棉姑娘約好,以后每隔十天就來一次,教紅棉一首新曲子,她肚子里的曲子多著呢,別的不說,最熱門的宮斗劇《甄嬛傳》里安小鳥唱的那些曲子,她每曲都熟記于心,足教夠她教上一陣子了。
物質生活不用再發(fā)愁了,她開始考慮起精神生活來。
剛才在醉花陰的時候,看到墻上貼的那些詩稿,然而她卻有一大半兒的字不認得,認識的幾個字中還有一些是猜出來的。
作為一個現代女性,她無法忍受自己現在的文盲身份,就算不指著成為文豪,但至少也要能寫會讀,不能成為睜眼瞎兒不是?
于是,在街上轉了一圈兒后,她找到了一家賣書籍筆墨的書坊。
鋪子開的挺大的,裝修也氣派,只是里面的存貨不多,她看著幾個書架上擺的寥寥落落的書籍,不由得皺眉,問道:“我要買些初開蒙小孩子的書籍,這里有嗎?”
她不好意思說自己要用,只好借口給是小孩子買的。
“有有有,姑娘隨我來?!?br/> 那掌柜一看來了顧客,便殷勤的上前招呼,領著她走到一個大書架前,指著上面的兩排道:“這兩排都是簡單的詩文。從三字經、百家姓、千字文開始,初學都是買這個的。再往后就是詩書了。姑娘看看要買哪位詩人的,自己挑選吧?!?br/> 沈若蘭看看那幾本書,眉頭皺的更緊了。
這書坊看著挺大,可是書卻少的可憐,還有幾本明顯是舊的,便問道:“這書怎么這么少?還有別的嗎?”
掌柜的一聽這話,立刻叫起撞天屈來:“姑娘說我這里書少?那可是沒有的事兒,我這書坊可是咱們農安縣最大的一家了,光藏書就有四五百本兒呢?!?br/> 四五百本書就是最大的書坊了?
沈若蘭真是醉了。
不過,等她把書架上的書拿下來翻了翻,就知道這書為什么這么少了。
這些書里,一部分是印制的,還有一部分是手抄的,這個時代還沒有活字印刷,想印書都得整版整版的刻出來,很費時也很費事,一個版要是刻壞了一個字,就整版都費了。所以,印書的成本很高,能印的書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,一些不太好賣的書籍,如話本子,雜書等,多半都是相互抄傳的。
不過,一筆一筆的抄出來的書也不便宜,筆墨金貴不說,抄書人的辛苦費也是不少的。
所以,書的造價很高,一般小鋪子進不起太多的貨,能像這家書坊一下子存四五百本的,真的就算是大手筆了,難怪掌柜的那么自信,說自己家的書坊是最大的呢。
了解到這些,她也就不再挑剔了,仔細在書架上找了一遍,買了一本千字文,一本百家姓,一本三字經,一本弟子規(guī)。又問道:“我還要買文房四寶,掌柜的給我推薦推薦吧。”
掌柜的說:“紙、筆都分上、中、下三類,姑娘看看要選哪一類的,我好給你拿來挑選?!?br/> 沈若蘭不知道這價格和質量如何區(qū)分,不過現在雖然是有些錢了,可畢竟家底兒太空,需要買的東西還有很多,便道:“中間價格的給我拿來看看吧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