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顧長庚家的傻孫女掉了堰塘里頭淹了個半死,活過來之后,忽然就不傻了。”
這話像一陣風(fēng)一樣,一天之內(nèi)傳遍了顧家村,又用了三天時間,傳遍了顧家村附近的幾個村子。
包括胡家村。
胡喜順是胡家村有名的無賴,平日里游手好閑不說,還總是偷雞摸狗,村里頭沒一個人對他看得上眼的。
都快二十歲的人了,親事都還沒定下來。
不過,大家看著他老娘的面子,對他,倒還算客氣。
胡喜順的老娘從前大家叫她胡三娘,后來叫她小胡仙姑,等她婆婆死了之后,大家就都叫她胡仙姑了。
在附近這十里八村的,胡仙姑也算是個“能干人”。
胡喜順的老爹走得早,又是病死的,死之前是狠狠的拖累了家里頭一把。
胡三娘呢,在娘家的時候,就是個不事生產(chǎn)的,嫁給胡喜順的爹之后,胡喜順的爹也疼她,不讓她下地干活,所以對于這地里頭的事情啊,她完全是兩眼一抹黑,啥都不懂。
自家男人一死,她就沒了法子,最后只得把家里僅剩下的兩畝薄地佃給同村的人,收點微薄的租子,然后和她那跳大神的婆婆學(xué)起了“手藝”。
“學(xué)成”之后,幫著人‘驅(qū)鬼除邪’、溝通先人,好歹賺些銀錢事物,加上佃出去的地收回來的租子,勉強算是糊了自己和兒子的口。
不過最近啊,附近的村子好像都挺太平的,連帶著,胡仙姑的“生意”都不景氣起來,幾乎快一個月沒人請她去做‘法事’了。
家里頭沒了做法事得來的收入,最直觀的體現(xiàn)就是,晚上煮的野菜粥里頭,米完全可以數(shù)得清楚有多少粒。
所以,一看到老娘端上來的晚飯,胡喜順就直接摔了筷子:“娘??!怎么又全是野菜?我要吃白米飯,吃肉,吃雞!”
胡仙姑出去做法事,除了銅錢,還會用到白米、大公雞、刀頭肉。主人家準(zhǔn)備好的這些東西,做完法事之后,都是歸胡仙姑所有的。
而胡仙姑呢,是個疼兒子的,得來的肉和米不說,哪怕是大公雞,都也不會次次都賣掉,五次里頭,至少有一次,是要留著,給自家兒子補身子的。
胡仙姑家的伙食,比村子里絕大多數(shù)的人家里頭,要好得多。
但是最近沒人請胡仙姑去做‘法事’,而胡仙姑家吃飯,又素來沒個節(jié)制,所以到如今,也就只能吃這種野菜粥了。
平日里吃飯,多少都會有些油葷,最近天天吃野菜粥,吃得肚子里清湯寡水的,也難怪胡喜順會摔筷子了。
“這孩子……”胡仙姑見狀,連忙把筷子撿起來,用衣襟擦了擦,然后把自己的筷子放到胡喜順的手邊,自己用撿回來的筷子,嘴里說道:“娘也想煮白米飯、燉雞給你吃,可這不是最近都人請娘嘛去做法事嘛……這沒事做,娘哪里拿得出來白米飯和雞?”
“娘,我的親娘哎,你怎么老糊涂了?沒事做,咱們可以找事情做??!”說著,胡喜順整個人都蹲到了凳子上,探著身子將嘴湊到胡仙姑的耳邊,如此這般的說了起來。
一開始,胡仙姑的眉頭是皺著的,明顯不同意兒子所說的事情,可是說道后面,她的眼睛就亮起來了,最后一拍手,說道:“對?。∵@事要成了,咱們可是積了大德呢!”
“行,這事兒就這么說定了,你先好好吃飯,吃完飯早點睡,明兒個一早,你就去把這事好好的打聽打聽,到時候咱們再來合計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