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泊人工修建的魚塘旁,張瑞見到了這位大漢故九卿之一大司農(nóng)郭全。
老人頭發(fā)花白,身軀卻挺拔如松柏,身披蓑衣,在微涼的春風(fēng)中怡然自得,縱情于垂釣之樂。
見張瑞到來,笑著遞上一副漁具,邀請他一同垂釣。
釣魚這種半可控性娛樂活動就像盲盒一樣,愛好此道的人沉迷不已,不好此道的人真就提不起興致來。
張瑞就屬于后者。
前世也有好友邀請自己出海垂釣,可最終發(fā)現(xiàn)還不如在家睡覺舒服。
只片刻郭全便發(fā)現(xiàn)張瑞對此不感興趣,笑著說道:“某青年時亦覺垂釣之事,純屬浪費時光。及至知天命,方覺其中樂趣。如今越是佩服姜太公耄耋之齡還能輔周公,定天下。”
張瑞笑著說道:“郭公謙遜。若無郭公,陽曲哪得今日太平。少不得短兵相接,生靈涂炭?!?br/> 這也是張瑞的肺腑之言,要是沒有郭氏主動帶頭卸甲,陽曲豪強不戰(zhàn)而降。
雙方大戰(zhàn)一場不知要有多少無畏的傷亡。
至今張瑞也不甚清楚郭氏當(dāng)初盤算。部曲上千,高墻固壘。還有名將郭淮親自指揮。
當(dāng)初面對這個強敵,張瑞幾乎被愁彎了腰。
可自己一通文攻武赫還沒施展完,對方就主動卸甲了。
驚喜來的如此突然,喜得孟縣軍上下幾乎不敢相信。
郭全嘆了口氣,說道:“你我賊、漢本不共存。若歲與君同,老夫定率部平定陽曲、孟縣之叛?!?br/> 張瑞不置可否,未發(fā)一言。
郭全仔細(xì)審視了一番這個白白凈凈,甚至因為喝清水野菜湯而變得有些瘦削的年輕賊首。
沒有將剛才的話題繼續(xù)下去,轉(zhuǎn)而問道:“爾身負(fù)兩縣眾望,怎敢孤身赴宴。便不怕老夫舍得一把老骨頭與爾同歸于盡?”
聞言,張瑞英氣的眉毛一挑,臉上掛有笑意,說道:“不至于此。某尚未不堪到見一知天命老人還需帶護(hù)衛(wèi)。況且,某相信,這世道雖然不堪,但人心向善者多!”
“知天命?老夫雖然知天命的年紀(jì),卻完全不知這天命為何!”郭全又嘆了口氣,說道:“君言人心向善者多,荀子卻言人性本惡。只有某這庸碌之人,完全不知人活一世究竟為何?”
沉默了片刻,張瑞說道:“自某脫離黑山,一路收納流民。見過人性之惡,奸淫擄掠,虐殺為樂。亦見過人性之善,為母者,割肉喂子,以血哺乳。人性向善向惡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以何種行為立世?!?br/> 聽著張瑞口述的人間慘劇,郭全嘆息道:“正是離亂人不如太平犬?!?br/> 張瑞一笑,說道:“看來某這實屬惡客,自入座以來,郭公已嘆息三回?!?br/> 郭全稍楞,隨即苦笑起來,說道:“人老了,回首一生庸碌,意難平啊?!?br/> 停頓了片刻,場中有些寂靜。良久,郭全開口說道:“某曾聞心不順,乃是欲求不滿。所謂有求皆苦,無欲則剛。但某一把年紀(jì)所求者何?”
沉默中,張瑞漸漸理清思緒。
暗罵自己一句,天天喝清水野菜湯,把自己腦袋都喝進(jìn)水了!
守著金山而不入寶庫!
腦袋里天天都在想什么。怎么才想起來要登門拜訪。
郭老太公,做過大漢九卿,享極漢室殊榮。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從賊?但凡有一點良心他也不會反對漢室。
可這種情況下,郭氏卻派出了整整二十名族中俊杰為張瑞效力。
他一把年紀(jì),總不會是為了圖個榮華富貴!
張瑞還沒來得及開口,郭全繼續(xù)說道:“論心胸豁達(dá),某不及君遠(yuǎn)矣。是故某即便無欲無求,卻仍不住嘆息,只因放不下這漢、賊之成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