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洪范》八政,一曰食,二曰貨。食貨是政權的基礎,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。為便閱讀,赤血將一些常用的度量衡、物價、收入簡單敘述。當然不完整,日后慢慢補充。
一、度量
1.長度
1丈=10尺,1尺約0.232米。劉玄德七尺五寸,約1.74米,劉表、諸葛亮八尺,約1.85米。
1步,六尺一步,1.392米,一般取1.4米,左右腳各走一步,成為一步(左腳、右腳一般步長略有差別,各走一步更科學)。
1里=300步=417.6米。
2.面積
東漢六尺一步,周制百步一畮(小畝),秦制二百四十步一大畝。一尺0.232米,一步1.392米。
100平方步為一小畝194平米,
240平方步為一大畝465平米。
1頃等于100小畝。例如雒陽,城內(nèi)南北九里七十步,東西六里十步,為地三百頃一十二畝有三十六步。不可能是大畝。
文中若寫畝,一般指現(xiàn)在的市畝(666.7平米),若寫大畝、小畝分別是漢大畝、漢小畝。漢初,故秦之地以240步為一畝(大畝),六國故地以100步為一畝(小畝),漢武帝之后,一般用大畝,然而民間依然有用小畝的。
國家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依然用小畝,例如皇甫謐《帝王世記》“質(zhì)帝本初元年,戶九百三十四萬八千二百二十七,口四千七百五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二,墾田六百九十三萬一百二十三頃三十八畝?!?億9300萬小畝,合2億8百萬市畝,考慮到東漢5000萬人口,考慮到兩湖,淮南,江浙,江西和珠江流域開發(fā)程度較低,東北大部分沒有納入,以及宋朝的5.6億畝,這個數(shù)據(jù)還是比較準確。按小畝產(chǎn)1石半計,產(chǎn)糧食10億4千萬石,人均糧食占有量粗糧約22石、594市斤,還是比較靠譜的。
東漢地方豪族勢力強大,人頭稅較高,戶口和土地隱匿普遍,實際耕地面積應在此之上。
3.重量
文中經(jīng)常會用到石,無他,這單位不大不小比斤方便,吃飯、畝產(chǎn)、交易都用石。
例如食品消耗,一戶五口之家,平均每人月食1石半,小孩每月吃1石糧,老人、女人吃得少些1.2石,壯丁吃得多些1.8石。軍隊不打仗時,月食至少2石。打仗3石以上。馬匹糧草另算。
畝產(chǎn),漢小畝畝產(chǎn)1石半到2石半,換算成漢大畝畝產(chǎn)2.5到6石。
1石糧食30到100錢不等。
文中的斤,為了避免換算一般指現(xiàn)在的斤500克。
1石=4鈞,1鈞=30漢斤,1漢斤=16兩,1兩=24銖。
1斛=1石約26.8斤=10斗,是體積單位,用一個圓錐形的標準斗,放帶殼的粟米、麥子、大米,稱之為一石。但三者重量其實不一樣,大米最輕。
二、物價
1.錢幣、黃金
五銖錢,約4克左右。1萬錢得40千克,真的很重,所以大宗交易就用黃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