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戶籍問題嘛?!?br/> 宋公子來回踱步,思慮道:“此事有些難辦。扎佐司的長官是我叔祖,他這人一向不愛讀書,近些年連縣試都作廢了。汝等便是有了戶籍,又熟讀四書五經(jīng),也沒地方去考生員?!?br/> 還有這事兒?
太他媽坑了,扎佐土司居然敢擅自取消縣試。
沈師爺仰天長嘆:“如之奈何也!”
“沈兄且莫著急,”宋際又仔細(xì)想了想,很快想出個法子,說道,“吾父諱堅(jiān),正是貴竹司長官?;蚩砂颜凶x書孩童,都落籍到貴竹司這邊。如此一來,他們參加縣試,也能到貴州城來應(yīng)考?!?br/> 沈師爺說:“如此麻煩,太為難宋兄了。”
宋際笑道:“不麻煩。都不必驚動吾父,只需叫來吏員,親口叮囑一二,此事便水到渠成了?!?br/> 沈復(fù)璁只能暗自感慨,這貴州果然是土司天下。
放在其他地方,落籍并非小事兒。如果牽扯到科舉,那就更棘手了,非得撒足銀子,上上下下都疏通一遍不可。
而且還容易被同籍生員舉報,稍不注意就要鬧出丑聞。
一般而言,地方主官都不愿接這種燙手山芋,他們撈銀子有很多途徑,何必要選最危險的法子呢?
可在貴州,毫無顧忌,宋公子打聲招呼就能搞定。
歷史上,此種情況將在幾十年后慢慢改變。
嘉靖皇帝在位期間,恩準(zhǔn)貴州自設(shè)鄉(xiāng)試考場,并提高了貴州的舉人名額。
好嘛,不用遠(yuǎn)赴云南考試,而且舉人名額還多,本地競爭又不激烈,貴州一下子成為科舉天堂。無數(shù)外省生員,紛紛使銀子跑來貴州,用盡各種方法冒籍應(yīng)考,鄉(xiāng)試考場里有一大半都是非法移民。
搞得實(shí)在太離譜了,甚至驚動嘉靖皇帝,遂頒下御旨嚴(yán)斥冒籍現(xiàn)象。但依舊屢禁不止,許多貴州籍舉人,居然連一句貴州話都不會講。
宋際此刻非常開心,能幫土人參加科舉,等于是在推行教化之路上走出了第一步。
他這個冤大頭,居然比當(dāng)事人更加急切,歡喜道:“不如今天就把名單敲定,吾明日便去督促辦理。少則一日,多則三日,戶籍問題就解決了?!?br/> 沈師爺當(dāng)然樂意接受,對書店老板說:“借君筆墨一用。”
書店老板立即拿來筆墨紙硯,還主動為沈師爺研墨。
“慢著!”
袁剛突然阻止,問道:“移籍落戶可以,賦稅徭役算在哪邊?”
這在袁剛看來是頭等大事,對宋際而言卻是小事一樁,笑道:“只是落籍,不牽扯其他,也沒人找你等收稅?!?br/> “那還行。”袁剛終于安心。
雖然對穿青寨來說,所有姓宋的都是仇人,而且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。但宋際屬于大好人,即便袁剛都對他恨不起來,甚至還不由自主的聯(lián)想:如果換這個宋公子來當(dāng)宣慰使,今后的日子就要好過多了。
書店老板很快把墨磨好,微笑道:“沈朋友請落筆!”
沈師爺對王淵說:“順便把你們的三代家譜也編了,考科舉時會用到。你來說,我來寫。”
王淵道:“童生王淵。父王全,母姜妮,祖父王恩。世代務(wù)農(nóng),皆為良民,祖上三代,并無作奸犯科之舉?!?br/> 袁剛也依樣畫葫蘆,還把劉木匠等人的信息一并報上。
全都是大大滴良民!
“大善,果為良善之民也。”沈師爺笑得有些古怪。
宋公子的關(guān)注點(diǎn)獨(dú)樹一幟,他認(rèn)真看沈復(fù)璁把資料寫完,突然拍手稱贊道:“好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