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出大同段殘破的夯土長城,朱壽一行人牽著馬沿混凝土建造的長城慢悠悠前進。東升的紅日把霞光灑在新舊兩段長城上,讓人產(chǎn)生長城正在新生的錯覺。
大同多次被韃靼騷擾,守軍時刻保持高度戒備,就怕韃靼人突襲。而在大青山至蠻漢山長城段合為后,韃靼探子日夜守在長城外,防止河套遠征軍出兵。
兩段長城的匯合處是河套修建的戍堡,戍堡由大同守軍駐守,河套方面每月會送一份謝禮給守軍。
大同參將秦恭陪朱壽視察邊界的防守情況。邊界當然不是指大同和河套。因和平江伯拒不發(fā)兵抵抗韃靼,原大同巡撫洪漢被奪職。原宣府巡撫馬中錫調任大同巡撫。馬中錫受到弘治帝暗示,對兩地的百姓流動從不加阻擾。
“河套兵力匱乏,大同不少衛(wèi)所被韃靼禍害,馬大人上奏請求調太原鎮(zhèn)兵力守城??杀坎煌?,反而把太原鎮(zhèn)的兵力調往榆林。”秦恭抱怨道。
河套強大的土默特、鄂爾多斯兩部被打垮,九邊之一的太原鎮(zhèn)退居二線邊防。等河套平原被全部拿下,榆林也將退為二線。兩鎮(zhèn)原先面臨的邊界壓力自然由河套承擔。按理也應該調兵支援河套。
朱壽滿不在乎地道:“干實事總會得罪人。本宮數(shù)不清得罪多少朝中大臣,尤其是兵部。他們若同意調兵本宮還不敢收呢。此間還望秦將軍多費心?!?br/> 秦恭好似打滿雞血,一力擔下守護河套大同邊界的重任。“殿下放心,長城在人在,長城亡人亡。況且韃靼元氣大傷,沒一兩年恢復不過來?!?br/> 草原生活艱辛,韃靼培養(yǎng)一位戰(zhàn)士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大于大明。以秦恭多年戍邊的經(jīng)驗,韃靼接連在大同、河套損兵折將,今年入冬前都未必敢從大同掠劫物資。
朱壽幽幽一嘆,大明將韃靼視為騷擾北方的心腹大患,竟連韃靼的動向都不清楚。好在他有游商部落提供情報,不然壓根不知道曾經(jīng)打到京師城下的瓦剌,被達延汗欺負得抱頭鼠竄。也不知道派去的人有沒有找瓦剌大汗。
“秦將軍怕是錯了。達延汗率領嫡系察哈爾、喀爾喀、烏梁海左翼三萬戶同北方的和碩特部交手。逼得和碩特部加入瓦剌,遷移到西北。把和碩特部從肥沃的捕魚兒海趕走后,達延汗準備從應昌遷都到捕魚兒海。等他遷都完成,又要不太平了?!敝靿矍庙懢姟?br/> 秦恭嘴巴張大,顯得很吃驚。大明北方鬧旱災,山東有嚴重的蝗災。韃靼人搶不到什么好東西,反倒是河套很危險。
聽前往河套定居的百姓說,河套土地肥沃,生活非常安定。太子殿下專門派人指導開荒,無償借給他們耕牛和種子,不需要承擔額外的賦稅和徭役。如果他是韃靼人,一定會掠劫河套。
“殿下缺兵嗎?大同衛(wèi)所軍戶很愿意前往河套當兵?!鼻毓о嵵仄涫略儐枴?br/> 朱壽腿腳一哆嗦,他此刻真不敢招人。
“朝臣們知道河套缺人,把20萬人打包當做賀禮送給本宮。差點把本宮的胃撐破。”朱壽自嘲道,“如今本宮都起了打劫達延汗的心思?!?br/>